西故山 > 服饰 > 秀场 > 老夫妻巧手打扮 小区空地变乐园

老夫妻巧手打扮 小区空地变乐园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31 09:15 编辑: 网络 查看:

 

  周文廷和王凤二老平时喜爱养花,家人都非常支持。(本报记者 黄嵘 摄)


   【家庭名片】
   ●主人公:王凤一家
   ●地址:湖里区
   ●事迹:家庭和睦,节能环保
   ●家庭口号:
   认认真真做事,正正经经做人
   王凤阿姨和老伴周文廷都已80多岁,来自东北,在厦生活有20多年,二老现独自住在金尚社区,是社区结对服务的“空巢老人”。虽然不和子女同住,但老两口却齐心协力,每天的生活都过得踏踏实实、快快乐乐。
   本报记者 陈镌娟


   节能环保的老夫妻
   认养小区空地,美化成乐园


   王凤家住在一楼,外墙紧挨着居民信报箱。金尚社区陈书记告诉我们,王凤家刚搬来时,信报箱边上是块空地,上面有不少土头、废弃物。王凤老两口觉得这样“太不环保”,于是向小区物业申请获批认养这块空地,开始开展美化活动。老两口你铲土、我扫地,倒了好多垃圾;花了不少钱,搭建起一个简易、开放式的小花园,养鸟、种花,忙得不亦乐乎。花开了、结果了,引来了蜜蜂、蝴蝶,也吸引了许多邻居前来观赏。孩子哭闹了,大人会抱了过来看花;小学生要写看图作文了,也会跑到王奶奶周爷爷的“开心乐园”里找灵感。老老少少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此情此景,让王凤老两口觉得“很享受”。
   王凤家里用的是节水器具、节能电器、无磷洗衣粉,每次买菜,王凤都会带上菜篮子,或是可清洗的布袋子。她说,讲科学、讲文明、讲健康,要从小事做起。这些道理,王凤也常和孩子们、孙辈们说。有时,和邻居拉家常,她也会把自己的节能心得与大家分享。她说,从前在东北老家,生活艰苦,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生活很不容易,现在生活条件“多好啊”、“要珍惜”。
 

  踏实幸福的老两口
   王凤说,我们正经做人,心里踏实


   王凤和周文廷养育了四个儿女,只有小儿子在厦门工作。王凤说,儿子平时工作忙,但只要一得空,就会跑来看他们。每次来,要嘛是把父母请到外头一块吃饭,要嘛为父母添置日常用品。王凤说,虽然老两口独自生活在社区,但社区干部对他们的关心“没得说”。尤其是二老生日“过得勤”,每逢老两口阳历生日,社区干部总会带着礼物上门问候;而到了农历生日,孩子们则会从四面八方赶来、送来祝福。每到那时,家里就和过节一样热闹。王凤说,“我的孩子们孝顺!”、“我们100个满意”!
   在王凤家的墙上,挂着好几幅老两口不同时期的婚纱照,每一幅照片上,老两口都笑得十分灿烂。
   王凤说两人是“包办婚姻”,最初觉得丈夫像“木头疙瘩”。但一起生活后慢慢发现,丈夫“老实、正统”,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人。从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里一路走来,老两口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拉扯孩子们长大。
   王凤的公公是石匠出身,手艺好。她回忆说,一次公公帮人打石狮子,人家给多少钱,他就拿多少,不多拿一分钱。公公常提醒子女,“老周家祖祖辈辈不做坏事、不惹麻烦、不丢名誉”。王凤说,周家的儿孙们“也都是这样”。在老家时,有一次,车辆把冬白菜运来卸下、成堆放好,并写明各家主人。但就有人拣外观好的白菜装回家,把坏的扔别人家那一堆,吵吵闹闹得不可开交。王凤说,“我们不计较”、“好坏都一样吃。”那时,就有人说王凤一家人“傻气”,但她说,我们正经做人,心里踏实。
  

 【温馨提示】


   ●活动时间:
   2014年3月—5月
   ●参与条件:
   我市范围内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传承良好家风,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家庭,均可参加。
   ●联系方式:
   市妇联宣传部、厦门妇女网:电话 2033990、2033991,邮箱 xmflxcb@xm.gov.cn;厦门网: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官网; 厦门日报读者热线:968820
 

 

  家风是一切的基础


   众说家风
   本期嘉宾: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一万
   本报记者 陈镌娟
   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一万的家紧邻白鹭洲。他说,每当在公园、湖畔漫步,看到老老少少相携而行,举止文明、人人和善,那画面真是格外动人,自己的心情也特别舒坦,“这就是市民素养、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
 

  家庭、故乡
   是闽南人的“根”


   彭一万说,在厦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花开四朵,即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和生态文化。闽南文化的精髓,在陈嘉庚先生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陈嘉庚的“家国情怀”和“诚毅”校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福建十六字精神,正是源于闽商精神,尤其是闽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精神写照。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生民,闽南人即使远渡重洋、走遍世界,事业有成、年纪大了,大多会选择“叶落归根”,回乡修房置业、铺桥造路、扶危济困、安度晚年,这也是为什么鼓浪屿、海沧等地侨房遍布的一个缘故。因为,家庭、故乡,是闽南人灵魂深处的“根”。


   家风正民风则纯


   彭一万说,自己年幼时,常听母亲用闽南话唠叨说“人若做坏事,会不好死”、“人若做好事,会困落眠”,意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是早年闽南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淳朴家训。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彭一万一直强调这个观点。他说,厦门要文化强市、强区,靠的不仅是产业拉动,信仰、道德、素养、诚信都很重要,只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了,才能实现文化自强,守护好城市的灵魂。身为家庭的一员,要爱家庭、尊老爱幼;一市之民则要爱惜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等。家风正、民风则纯,校风善、学风则真,最终才能实现社风好、政风清、国风美。各种“风”中,家风是根基,是一切的基础。


   建议将传统家训
   编进教材


   彭一万说,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有一项文化提升行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道德建设。每个市民、每个家庭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小善、育美德。尤其要把美德培育放在首位,人心美了、家德美了,才能形成好的职业道德、好的社会公德。
   美德培育不能挂在口头,应可操作、可延续、可复制。彭一万说,在幼儿园,德育课可用朗诵式、图文并茂式,引导年幼的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从小养成好的行为规范;在小学中学,可将传统家训、家规、家书等适当编进教材,老师领诵、学生恭读,让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在课堂上重新响起,滋养孩子们的心田,播下良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