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街拍 > 武汉旅游网:武汉旅游景点

武汉旅游网:武汉旅游景点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3 17:58 编辑: 网络 查看: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通常是对长江、汉水汇合处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合称,总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63.62平方公里。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00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武汉有高等学校35所,中等专业学校96所,普通中学576所,小学2220所,全市社会科学工作人员12万人左右,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7万左右,全市科技实力雄厚。
武汉是长江流域古老文化发祥地,荆楚重镇和特大中心城市,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名胜景点,1986年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风景名胜和人文迹址有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

古代,从武汉地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外商接踵而至,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