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3.老外的风俗习惯与中国迥然不同

3.老外的风俗习惯与中国迥然不同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02 19:03 编辑: 网络 查看:

“小联合国”女秘书长 
  3.老外的风俗习惯与中国迥然不同

 
  陈晶一看差点晕过去,以为来到了北京的“水立方”,颇为尴尬地挠头抓腮。
  对方却大方地说:“welcome  to  my  home!”陈晶红着脸用英语害羞地说:“先生,我觉得你穿上外衣会更漂亮。”老外马上理解了陈晶的意思,回到卧室穿上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又出门迎客。一场尴尬就这样过去了。
  原来跟着师傅到石库门弄堂串门,那里的上海人家白天大多敞开着门,邻居间随便走动,相互之间也知根知底,人与户口相符,民警可以随便串百家门。可陈晶来到这里却发现情况完全变了。这里每户人家都大门紧闭,且都是坚固的防盗门,彼此之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外们不喜欢警察上门问一些基本情况,他们认为是隐私会拒绝回答。这里人与户口大多分离,许多人都是临时租房,连房东都不了解住户的情况。这里完全是一个流动的状态。
  老外的风俗习惯与中国迥然不同,老外与老外之间,由于国别不同,他们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但他们不欢迎警察上门,却是惊人的一致,而社区警的本职就是要了解地区的住户情况,好在陈晶也没有老的条条框框,面对困境,她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小联合国”的办法。
  2003年夏天,初出茅庐的陈晶,请教师傅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师傅“语重心长”地传授说:“我刚当户籍警时,手里拿着户口内册,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忙,每家每户的情况是一家一家跑出来的,就是一个‘勤’字,没有别的办法。”第二天上午,陈晶穿上被戏称为“小飞机”(警衔上一个小三角)的新警服,拿着小册子按响了一户英国居民的门,这位40来岁叫查理的先生打开门,见女警察兀立眼前愣住了,陈晶用英语自我介绍说:“我是这里的社区警察,一是来核对一下居住人员,二是想与户主沟通一下。”
  查理先生很有礼貌地拒绝说:“对不起,现在是我休息时间,有什么事请找我的秘书。”说罢他顺便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陈晶。陈晶下电梯时心里有点郁闷,感到这个英国人真有点傲慢。不过她想起了那次看报纸,说英国首相布莱尔带着妻子到法国的一个小镇去度假,晚上慕名来到一家咖啡馆,店主虽然认出了不速之客是英国首相,但他还是礼貌地说:“对不起,布莱尔先生,我也要去度假了,小店要关门了。”布莱尔只得失望地另觅他处。
  有股子倔劲的陈晶吃了闭门羹后,没有气馁,她又走访了两户老外家,一位日本人见了警察上门也很惊慌,反复问有什么事?生怕自己有事,解释后还是有距离感,谈话难以深入,另一家也是同样情况。居委会干部听了她“屡试屡败”的经历后,也表示担心陈晶能否胜任涉外小区的工作。
  晚上值班时,陈晶又问师傅:“我今天按照你的办法去串了几家门,结果都被老外礼貌地拒绝了,看来你们那套办法有点不对外国人的路子。”师傅笑着说:“不要说不对外国人的路子,也不对现在上海人的路子。如今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确实大不相同,再用老办法去处理新问题未必行得通。现在要访问不熟悉的住户,往往要过三道门:对讲门、铁门、房门。就是房门开了,主人也站在门口不请你进门,我们戏称这种现象为‘大楼综合征’。”
  陈晶问师傅:“那你现在是怎么开展工作的?”老白毫无保留地说:“看来想要与现在的居民沟通交流,光靠闯劲是不行的。现在谁都很忙,况且警察上哪家,邻居都误以为这家一定有事。我用的是办事加热情,来达到与居民交流沟通的目的。通过热情帮居民办实事,融洽关系,以后开展工作就容易了。”陈晶似有所悟。
  第二天上午,陈晶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来到新天地里的一家办公楼,与查理的中方秘书相约,两天后的周一,查理接待了陈晶。陈晶进门操着英语抱歉地说:“我上次贸然上门,你可能有误会。”
  查理点头解释说:“是的,我刚来中国一年不到,英国警察是不会随便上门的,我们是有事报警,发生了问题或是犯罪英国警察才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