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明信片上的旧上海风土人情 (组图)

明信片上的旧上海风土人情 (组图)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2 19:22 编辑: 网络 查看:

邮票知识 


中国的明信片从表现形式来讲是舶来品,但明信片的内容却多表现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市井生活。这里发表的这些图片,是比较鲜见的旧上海的一些风土人情照片...

本文由《读者欣赏》杂志供稿

早在1840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俗称“黑便士”的邮票,而明信片出现则较晚。1869年,奥地利邮局发行的印有2元面值的预付邮资明信片为公认的首枚明信片,中国最早的邮资明信片发行于1897年8月。

中国的明信片从表现形式来讲是舶来品,但明信片的内容却多表现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市井生活。明信片的出现,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通信上的便利,另一个方面也无意中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今天看来,这些老明信片成了不可多得的旧中国的图像资料。

上海开埠后,发展迅速,大批欧美人士纷纷前来经商,一时曾有“东方冒险家乐园”之称,中国的一切都引起欧美冒险家及其家属们的兴趣。但由于当时照相术刚发明不久,器材笨重,照相要去专门的照相馆,他们为了向家人报道其所见所闻,便倾向于使用明信片,于是明信片应运而生,尤其是以人物和风光为题材的照片明信片,流通更为普遍。反映风土人情的明信片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明信片内容涉及面很广,如仕女图、少年的服饰及穿戴、餐馆的就餐方式、来自各地的新移民等,都带有旧上海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们成为表现旧上海最典型的图像资料。

这里发表的这些图片,是比较鲜见的旧上海的一些风土人情照片,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证,为我们了解旧上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可视图像。也许你看到过一些以旧上海为背景的电影或电视,但大多数道具和服装与历史的真实都相差甚远,其原因就是对旧上海的历史面貌缺乏直接的资料考证。这组明信片的刊出,或许能使想了解旧上海乃至当时全中国风土人情的读者得到一些真实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会勾起人们对旧中国一段历史的回味。

修鞋摊

小吃摊

流动小食摊

冬天的路边小食店

上海习俗“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街头理发摊

中产阶级就餐的情形

街头挖耳者

来自各地的新移民

旧上海街景

女子读书与玩九连环,以绘画形式出现的明信片

乡间路上的轿子

迎亲队伍中的西乐队和小演员

露天演出

清末民初用作较长路途的轿子,其抬杠较长,轿夫有三人,其一为轮换休息而设

清末民初在上海照相馆流行的一种照相样式

清代上海妇女的合影             清代上海仕女像

仕女像                   逃难到上海的妇女和她的孩子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