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太仓的风土人情特产(2)

太仓的风土人情特产(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9-21 18:4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范成大《吴郡志》中也记载此事,并指明祠名“黄姑庙”,“旧列牛女二象”。建炎兵火(即金兀术侵犯中原之事)平息后,(昆山)乡人认为姓范的 “言之有理”,就把浏家港当作银河,把牛郎和神牛像迁到今嘉定娄塘镇娄西村,另建黄姑庙(俗称牛郎庙),面朝西;原来的黄姑庙,改为织女庙,面朝东,隔着 几里宽的浏家港,遥遥相对,像天上的牛郎星、织女星隔着银河一样。黄姑庙原属昆山。建炎兵火后,南宋初分成黄姑庙(牛郎庙)和织女庙,南宋嘉定十年 (1217年)建立嘉定县,两庙都在嘉定。明弘治十年建立太仓州时,织女庙划归太仓了。《苏州府志》、《太仓州志》和《镇洋县志》等地方志中都记载:“织女庙在太仓州(城)南七里黄姑塘,宋咸淳五年建,嘉定知县朱象祖重修。”

明崇祯年间张采《太仓州志》卷十五“名绩”篇中有一条目专门记述:“黄姑村。去张泾关渡东南三里,相传牵牛织女二星降其地。织女以金篦划河,水涌,牵牛不得渡,土人因立祠,今俗呼织女庙。庙西有水名百沸河。黄姑者、河鼓也,犹桑落反语为牵郎。宋龚宗元住村内。”

龚宗元,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介绍,宋天圣五年进士,曾任句容县令,摘伏发奸如神,官至都官员外郎。王祖畲《太仓州志》中列为人物传中第一人。 龚明之是他的曾孙,性至孝,年六十始举乡贡,授高州文学,至八十致仕,也住在黄姑村。因此《中吴纪闻》中的记载翔实可信。织女庙香火鼎盛,文人墨客题词甚 多,张采《太仓州志》卷十四“诗征”中就有元代王彝写的《织女庙》诗:

红莲小朵金莲秋,水上芒鞋新月钩。

碧日无光灵鹊死,文星堕地银云起。

阴股森寒闻唾壶,神衣牵祭机声里。

曲曲湖渡滟神眼,十八虚鬟神自绾。

宝奁掩月袅蛛丝,天促神归神不归。

《嘉定县志》(今译本)中有《泊舟黄姑湾》(县丞李玉森):

十八湾头路,寒宵一棹横,渔灯连夜市,谯鼓动江城,薄禄青云远,羁愁白发生,不随陶令去,空有故乡情。

《舟过黄姑湾》(孙政弥):

织女祠边江岸回,蒲帆恰受午潮催,

小桃花放笑春晚,新燕子飞冲雨来。

身老末输黄犊健,心闲犹恐白鸥猜,

此生久作虚舟观,一任旁人挽复推。

张鹏羽的诗:“明月弯弯织布机,金篦划破水仙衣,黄姑昨夜河边渡,机杼无声鹊自飞。”王鸣盛的诗云:“绣鸭冲破飞复还,夕阳沟水响潺潺,棹歌烟里唱歌去,行尽黄姑十八湾。”

因传说织女是玉帝的“天孙”,在织女殿的北首建造了玉皇殿,香火更加旺盛,烧香、打醮、还愿的终年不断,住庙的道士就有四桌二三十人(专门有三亩地道士坟,解放后曾挖到铜质的圆形“墓志铭”)。

每逢七夕举行乞巧会时,有的从水路来,泊舟在庙旁的黄姑湾(即“望娘十八湾”);有的从陆路步行来,家境富裕的乘轿子、乘黄包车、坐包车来,冈 身路就是那时的官塘大道。从太仓南门到南郊镇、经东新桥、黄姑塘石桥、薛家泾、新丰、南广寺、葛隆、外冈到嘉定的人络绎不绝。不仅当地的家家都到,太仓各乡和昆山、嘉定等地也有不少香客,六亩大的庙场上有棵银杏树,树下有小热昏、卖拳头、猢狲出把戏、张西洋镜的,有卖酒菜、馄饨、汽水、海棠糕、煎臭豆腐等 小吃的,还有卖衣服、卖玩具的,当然还有卖香烛、元宝、钱粮等迷信用品的。烧香的加上买东西、看热闹的,约1000余人。

南郊织女庙的香火鼎盛,每年七夕,像过“情人节”,庙里庙外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织女庙挤不下,南郊地区的黄道婆庵、南草庵、北草庵、西草庵、徐家庙等庵庙里也热闹起来,连昆山蓬阆镇南面的观音堂也有人误当成织女庙了。

太平天国时期,玉皇殿遭焚毁,驻庙道士星散。解放初期还有一定香火,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生产集体化以后,随着科学普及,香火渐衰,到1958 年大跃进时,织女庙全部拆光,材料移建八里庙电灌站了。庙址上改建成水产队的宿舍,庙场上的两棵大的银杏树也在1962年因雷劈而坌掉,现在只剩下一棵较小的银杏树了。

 

 

“沙溪”名称的传说   在沙溪的老年人中,相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曹家坟,后有沙溪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明朝时候,沙溪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村落,离长江的冲积沙 滩不远,大家叫它沙头。在这个村落居民中,有姓曹的三弟兄。老大叫沙溪,老二叫印溪,老三叫团溪。说起这位曹沙溪,名逵,字履中,任御史,是一位刚直的人 物。他对上不阿谀奉承,对下不贪赃徇私,真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因此也就引起了奸臣的嫉视,贬谪随州判官,累迁云南按察副使。他虽然替老百姓做了不少好 事,可是还免不了奸臣的谗害,终于愤而辞官回家。
    当曹逵在朝做官的时候,一次皇帝召见他,皇帝偶然问起他家乡的名字,曹逵因患重听,误认为问他的别名,当时他就以名叫沙溪回答了皇帝。在退朝的时候,同僚 提醒他刚才万岁问的是家乡地名,而你却把自己的别名回答,这样答非所问,万一被奸党知道,借端生事,弹劾你欺君之罪,如何是好?曹逵听了,吃惊非小,因为 在封建时代,君权至上,确实随时有酿成大祸的可能。他经过一番考虑,立即写了一封家信,派人星夜送到乡下老家,说明原委,把家乡的地名改称“沙溪”,以防 诬陷。由于曹逵为人正直,一向受到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所以不但立即把“沙溪”作为居住的地名,而且把两位弟弟的名字,也联系在一起。同时把“印溪”和 “团溪”作为“沙溪”的别名一起沿用下来。

 

双凤福地的来源

 

  一千多年前的双凤,属昆山的惠安乡。 有一日,这里来了个高僧,他走到惠安乡靠现在太仓的地方,就坐下不走了,一直坐了三天三夜。一些乡下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为啥在这里打坐。大师 说,此地有冲霄灵气,下面一定有宝贝。于是就有人来挖掘,掘到三尺三寸,发现一块白玉石碑,上面刻有梵文。和尚看了一下说,这是“有凤来仪”,下面一定有 凤穴,再往下挖。于是再挖下去三尺三寸,又见白玉碑,刻有一座神宇,烟雾缭绕。和尚看后说再往下挖。又挖了三尺三寸,又见一只白玉和合盘。众人七手八脚, 想要掰开,可就是掰不开。和尚看了笑笑讲:“善哉,善哉!这是宝贝,你等凡人怎能打开,还是让老僧来念经打开吧!阿弥陀佛!”说完就双腿盘坐,双手合十, 念了一段金刚经。只听见一声霹雳,和合盘打开,一对凤凰在天上飞来飞去。和尚又念了一道经,凤凰朝南朝东又向北转西飞去。后来双凤的二座桥,一座叫落凤 桥,另一座叫接凤桥。

后来地方官员知道了这事,就奏明天子,封和尚为护国法师。当时北方兴建石佛,南方大建寺院,皇帝认为出凤凰的地方一定是块福地,就命大法师主 持建造双凤寺,宋代改名为法灵寺。当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寺院,有五千零四十八间房子,还造了一座凤凰池,全是白玉砌成,想召回那对凤凰。由于主持是梁朝 的护国大法师,香火特别旺盛,逐渐形成了一个市镇,取名双凤。

 

双凤上冈桥与程济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