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印度风土人情风俗禁忌(2)

印度风土人情风俗禁忌(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05 10:4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传统习俗很多,在婚丧方面也不例外。如在传统中,不同种姓间不能通婚。在同一种姓间通婚时,家长有意时,就请占星师算生辰八字,如果合适就要谈判嫁妆,然后,决定婚姻关系。至今大多数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代替的,自由恋爱的也有,但很多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成功的很少,由此也引起一些悲剧发生。印度人口仅次于我国,民族种类也很多,各个民族在婚丧嫁娶方面都有不同的风俗,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古老,有的现代。

印度婚俗中的嫁妆制度是个很特殊的问题,由于女儿出嫁,必须要有像样的嫁妆,不然女儿就嫁不出去。并且,嫁妆的多少要以男方的社会地位高低来决定,地位越高,嫁妆就要越多。因此,女方的父母要根据经济状况来选择女婿。往往为了嫁妆的多少而双方父母之间讨价还价。结婚仪式的费用也要由女方父母承担。如果结婚时的嫁妆少,就要遭到别人的讥笑,还要受到丈夫和公婆的刁难。

童婚在印度也比较普遍。至今,印度还存在着很多的部落,婚姻关系很复杂,有一些部落还处于母系社会阶段,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甚至还有岳父死后,娶丈母娘为妻的。

秋冬季,天稍微凉快一些,是举行婚礼的高峰期。傍晚时,有乐队伴奏,有打灯照明的,新郎骑马,还要找一个男童作为伴郎,紧跟新郎的是一群小伙、姑娘、小孩组成的舞蹈队,最后是一群妇女,他们组成一个大队护送新郎去娶亲。新娘家一般选择一个空旷地搭起大棚,铺上地毯,放上桌椅,摆上酒菜。新郎来到后,就和新娘并肩而坐,在乐曲伴奏下,接受来宾们的祝贺,撒花瓣,抛染色米,送礼品等。这是印度最一般的婚礼。有的民族婚礼很特别,如比尔族人,首先是在选定的吉日里,新娘的父亲带上家庭成员去新郎家拜访,第二天新郎在父母陪伴下来到新娘家,用宝剑击碎一个柜子,然后招待宾客。新娘进行洗浴式后,与新郎一起走进婚礼间。有的部落流行女方招婿,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把新郎送到新娘家里,在新娘家里再举行仪式为正式结婚。那加人家的女儿13岁后就要离开父母,住在公房,自己找意中人。男子在13岁以后也要住进公房,自己找意中人。找到后,征得双方父母同意之后,男方要在女方家劳动一年,如果女方本人和家人满意就正式结婚,男方给女方很多实物,叫身价钱。泰米尔人的婚礼要在寺庙举行,由祭司主持,栽纪念树,系“塔里”,举行仪式。

印度人的丧葬习俗各式各样,像婆罗门贵族死后要擦洗身体,举行净身仪式,尸体周围要撒大米、洒水、丢钱,口、鼻、耳孔处涂乳油,然后放在柴堆上,由儿子点燃,众人诵经火化。印度教徒死后多在恒河边上火化。像土著人死后第九天招魂,还要举丧、敬祖、念咒、喝酒和跳舞。

6.商务礼仪

接触印度商人或与其做生意,要尊重他们的民俗、教义,要热情有礼,准备充分,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更重要,说清楚利益关系,最好直接与决策者高层人士谈判为好。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艺术建筑遗产、外国风情等,避免谈及政治、宗教、贫困、天气、个人的问题,也不要涉及巴基斯坦等地的敏感话题。要了解其家族状况,选择合伙人时最好找代理人,避免发生争议,合同要写得严密,以英文和当地文字书写。有款待和其他招待活动时,应邀请携带夫人。印度教徒不让别人接触自己的食物,不吃牛肉,素食者很多。他们重视家庭,谦虚为荣,俭朴为德。男人不能与女人握手,更不能在公共场所与单身女人说话。传递东西时,一律用右手。

7.旅游礼仪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古迹很多,旅游的名胜和景点十分丰富。现在印度政府已经把旅游业作为创汇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最著名的有卡杰拉霍,庙宇集中,以女性为主题的雕塑很多,技艺高超。这里还有城堡、博物馆、瀑布。还有迈索尔、那兰陀、泰姬陵、阿格拉堡、阿迦汗宫、阿拉哈巴德、阿约提亚、阿旃陀石窟、安达曼一尼科巴群岛、奥兰加巴德、巴哈伊教庙、甘地陵、甘吉布勒姆、戈玛特斯瓦拉巨像、赫尔德瓦尔、红堡、胡马雍墓、贾玛寺、库塔布塔、拉克希米一纳拉因庙、老堡、鹿野苑、菩提伽耶、乔格瀑布、桑奇大塔、太阳神庙、乌贾因、锡坎德拉、印度博物馆等都是很著名的名城、名山、名地、名河。印度人热情、开朗,尤其女孩子爱说爱笑,天性活泼,对外国人也很友好。他们习惯于问题提得总是很长,也善于演讲与辩论。如果要去印度旅游,这些情况必须了解。另外,印度人崇拜牛,视牛为神,不能伤害,见了要回避。有的地方崇拜猴子,有的地方崇拜蛇,拉贾斯坦邦还崇拜老鼠。还有一种奇怪现象就是打扮得很妖艳的乞讨女子,她们被视为神的新娘,遇到乞讨时,必须给钱。

8.主要民俗

印度的民俗很多,这里把主要的民俗作简要介绍。婴儿命名礼,就是孩子出生后,要请祭司和众乡亲到家里来,举行命名仪式。剃发礼,印度教徒家的男孩刚满3岁时,要请祭司、理发师、众乡亲,搭彩棚,划方阵、画图案、撒大米,举行仪式。拜师礼,印度教徒的男孩子在5~8岁期间要举行此礼,拜师礼也叫入法礼。这是印度在梵行期必须进行的礼仪。父母把男孩洗浴打扮后,送给宗教导师,导师要送给男孩离家苦修的衣服、腰带、绶圣带、兽皮衣、木棍等物,男孩要向太阳祈祷,导师诵经,仪式结束后,男孩去导师家同住、学习直到梵行期结束(约1~4年),才能回家,开始过家居期。

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渺小、孤独、寡闻,为了弥补其不足,就要走遍天下,增长知识。同时又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为了使这无边的轮回之苦消除干净,就要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磨炼。因此,打禅修炼、流浪乞讨比起饱食终日、居家无忧的生活要神圣、洁净。于是,他们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最后一个就是苦行期。这样就出现了苦行僧。他们摒弃物质享受,追求心灵解脱,离家出走,寻找深山野林或理想之地,或祈祷,或云游,或狂叫,或静坐鹅卵石上、蚂蚁窝边、荒山树下,耳不闻,目不视,有的就此涅粲超升.离开人世烦恼。有的苦行僧习练瑜伽术,怀有一身绝技。

印度的节日之多是世界闻名的,政治性的节日是独立日、共和国日。独立日是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节日。每年要举国庆祝,在首都及其他地方兴行盛大群众性庆典,总统及政府要员出席,总理讲话、升国旗、游行等。每年的1月26日是共和国日,这是印度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庆祝大会很隆重,事前准备好长时间,搭检阅台、看台,排练队形,设计和制作彩车等,群众大会人很多,要举行阅兵式、群众游行、总统发表讲话,检阅三军,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采车设计制作得十分别致美观,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展示大炮、飞机、军舰、导弹及各种武器的模型和各个兵种,还有详细的解说词在广播中播放,整个仪式需好几个小时。三天后,军队要举行回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