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学子论文]中国互联网网络推手的现状及规制(2)

[学子论文]中国互联网网络推手的现状及规制(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16 06:48 编辑: 网络 查看: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具有主动性。因此,网络推手的出现和对事件的炒作得力,首先是由于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于中国互联网用户,公众长期受到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熏陶,容易对弱者和善者产生同情,网络推手抓住这样的心理特点,制造出多起“最美”等公众事件,博得公众同情,同时增加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同时,网民有传播“轶闻趣事”的心理趋向,根据弗洛伊德对于人格结构的分析,本我的“求乐原则”因素导致受者心理有着接受与传播媚俗化信息的欲望(彭媛&张曼玲,2008),因此,诸如“芙蓉姐姐”、“小月月”等与正常美学逻辑相悖的形象也得以受到热议甚至追捧。

(2) 满足经济需求

网络推手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并非偶然,近些年来,网络推手的行为逐渐转向以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不仅类似天涯等网站逐渐尝试与网络推手合作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和浏览量,一些企业和商家也开始雇佣网络推手为企业服务。网络知名推手老浪曾谈到, 网络推手产生的效果是: 成本低、速度快、影响广、互动性强(彭媛&张曼玲,2008)。藉由这样的传播优势,企业雇佣这样一批深谙互联网推广之道的网络推手作为营销的“生力军”也是可以预见的。而对于网络推手自身,由于他们以网络推手为职业,企业给予的丰厚报酬也让他们摸索出了一条“快速生财之道”。

3.1.2 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络媒体的发展为速度更快、更加广泛、更多层次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条件。尤其是Web 2.0时代的到来增强了网络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自由度高以及匿名性的特点,同时增加了互动性。网络推手正是看到了网络传播种种优势之后,并不断利用,发掘了一条酝酿事件、获得经济效益的便捷之路。

同时,由于信息交互逐渐放低门槛,舆论的从众性和非理性也逐渐增长。勒庞《乌合之众》所阐述的社会心理的作用被网络媒体不断放大,受众们的从众和跟风也帮助了网络推手和网络炒作事件得以蓬勃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