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太极拳简单画圈推手中的擒拿奥秘技法

太极拳简单画圈推手中的擒拿奥秘技法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8 01:49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太极拳拳练习都是遵循画圈的原理-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手上的圈形运动更是太极拳练习的关键。

太极拳的拳是空心的,掌也是窝著成微圆的,身体是处处成圆,一环套一环,一圆套一圆,圆圆不断。只有圆才能活,才能动,才能把脚劲引上来 。 看机器机械的构造原理,只有圆的才能动,运输提升都是圆的机械、机器。所以这些都是科学的原理。古人的智慧,是比现代人要高的。 太极拳不是有招式打人的,招式的动作,只不过借劲的方向、角度、路线、方式、方法的不同。 这些运动都是符合一个圆的循环,按一个圆形的运动规律,整套拳,手上的运动,全身的运动都是圆的不是外字拳的直线。

在我国武术里,“擒”是捉的意思,“拿”是制服的意思。不过通常“擒”和“拿”是并用的。经常不分家的合称为“擒拿”,太极拳的擒法为手指劲、拿法是关节劲。擒拿主要是关节劲。分反关节擒拿与顺关节擒拿等等。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双人徒手对练套路形式。有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持推手、散推手等。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相互粘随的运转中使用方法,致使对方动摇或失去重心。以不丢不顶,以静制动,避实就虚,以巧制胜为运动。特点讲究“后发先至”、“先化后发”。主要方法有掤、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等,除个别情况下允许用手或腿锁拿对方关节外,一般不准用擒拿。摔跤、打击等方法。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在起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太极拳推手大致为三大流派,一是陈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有管脚、拿关节;二是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掤劲大,以发劲为主;三是吴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柔化为主。

左 右手单手画立体太极圆要于身平行,在画圆时不要忽近忽远和产生凹凸及椭圆。两侧的鱼眼 圈,我叫S 形,上下要相等。S 形的中点是膻中穴,上下和圆线过渡圆滑,开始左手或右手 可任选,要求: (1)先熟记空间的太极的轨迹线。 (2)以中指领劲不断画圈。 (3)腰左右转动,以腰带动手画圈。 (4)控制腰,在转动时不能带动臀部转动和头部。要想不带动臂、那必须放松中节,肩要 松沉付要坠,运动时不抬肘要做到肘领手,手领肘的方位,头部不能跟着转,只能眼珠跟手 左右转视。 (5)进入手掌按太极圈的顺逆点进行手掌顺,逆缠丝转掌练习。 (6)太极圈是一圆形的轨 迹线,我们称它为公转圈,手沿公转圈的轨迹作为自转“即顺缠变逆缠”,变换按图上的说 明点进行变换。 (7)因公转圈有最高点和最低点,下称高点,低点。如手在低点向上划弧时,要有下沉之意。 即头项的百会穴有上顶之意,如手运行到上点转向下点划弧时则意要有下沉之意即下插,即 形成手身有开台之意,从而使百会穴和长强穴上下对拔,使背脊骨有拔长之感。手起身沉, 手落身提但无外形之感,以达到中不离中正,手身起落自然协调。 (8)手起意沉时松开款道,手落意提时提收谷道,自然协调后进行。 (9)手起身沉时,脚根部微着力,五趾微扣。手落身提时,微提后脚根,五趾微松,熟练后 自然协调。 (10)手起意沉时吐气, 手落意提时吸气。 (11)单手熟练后两手同时画太极圈。 双手做动作要意指一手为主“实”,那么腰的左右转动 未带动为主的手,而中心线也两侧外移,两手在膻中穴前交叉成十字手形即手的虎口在胸为 准.左手管左边不超过膻中穴,右手管右边。手,上不过眉下不低脐,腕高 于肘,肘不过肩。 以上是手和体以意产生开合的缠丝螺旋运动的基木锻练要求,其它的有左右裆胯各自分 开作平面划图分顺(正圈),逆(反图),左右胯~起划形圈∞均是反圈,即利用扛杆原理上下 提练发劲用,步型为偏马步。左右胯作一正一反的缠丝,手作鸭蛋形的公转,轨迹圈练手的 正反圈的缠丝动作等等,这都是练螺旋缠丝的基本动作,

诗曰:一、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

        果然认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二、 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

        此中消息真渗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这是陈式太极拳缠丝法诗二首。诗中阐明了缠丝是画圆,阴阳互为根,功久探奥秘,随意见天真之理。

  螺旋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运动方法。实践证明:螺旋缠丝运动符合哲学、生理、力学等原理。螺旋缠丝运动有促进人身心健康,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增强技击功能等作用。

  缠丝劲是用形象逼真的缠丝动作比喻太极拳螺旋画圆动作产生的劲力。有些太极拳专家把这种螺旋劲比“抽丝劲”、“麻花劲”,三者虽都是比喻义,但比喻侧重面不同,“缠丝劲”突出了动作的“缠”,“抽丝劲”突出了动作的“抽”,“麻花劲”突出了动作的“拧”。其相同点都是以螺旋动作为本体,均可称作螺旋劲。

  螺旋缠丝劲是在意识指导下,以内劲作旋转,催动外形的大螺旋式和小螺旋式的组合旋转,随着动作的屈伸变化,连绵不断地缠绕绞转,通过呼吸的动力,将隐于内的丹田之气引出,入于骨缝,循经走脉,缠绕运行四梢,使其遍布全身。

  拳论曰:“太极是撅劲,动作走螺旋。”螺旋缠丝在太极拳中无处不有,其分类因所持依据不同有所不同,有所谓的正缠、倒缠,外缠、里缠,大缠、小缠,左缠、右缠,顺缠、逆缠等。 

  陈照奎老师讲:“小指领劲,大指合为顺缠丝;大指领劲,小指开为逆缠丝。”

  朱天才老师讲:“所谓逆缠,即为动分,是离心力,由丹田劲运至四梢,其序为:由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促足,呼气并发劲;所谓顺缠,即为静合,是向心力,由四梢劲收归丹田,其序为:肩带肘、肘领手、胯带膝、膝牵足,吸气并蓄势。”

  陈式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具有极强的健身作用,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健身作用。长期练太极拳画圆缠丝,人体各系统都会得到锻炼。丹田之气发之于皮,使皮肤的毛细血管开张,排出汗水,纯洁血液,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各器官的活动,也滋润了皮肤,可使皮肤不易衰老,提高皮肤反应灵敏能力。反复缠绕练习,能使肌肉拉长,肌肉丰满,增强韧性和弹性;可加固骨质,润滑骨节,提高骨的抗折、弯、扭等方面性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发炎;能加强心肌的营养作用,增强供血功能,保持心脏和淋巴系统的健康;通过缠绕、折叠,能柔和按摩肠胃,帮助消化,增进食量;能促进肝的造血功能,减少疾病,益寿延年。   

    2、产生内力作用。拳论曰:"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拳理指出?劲产生于动作的螺旋,?劲是母劲,其他七大劲都是由?劲派生出来的,螺旋缠丝的?劲威力无穷,任何太极圆圈都好像安装有辐条一样,外来之力都压不扁它。从力学上讲,螺旋能产生巨大搬力。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变形的杠杆。想想电钻、螺丝刀的旋转之理就会明白。钻头为什么能威力无穷?它是通过旋转穿透很厚而坚硬的钢板的。其理是轮轴旋转的作用,轮轴的钻头上端配有圆轮,通电加速旋转,再配合压力,所以威力无穷。不论是剑刺,还是棍枪前刺,都应螺旋缠丝,要用阴阳辩证进击和抽拔。通过螺旋缠丝,要把劲力聚集一点,利用圆切出方,快速击发。

  3、技击作用。从防御讲:螺旋缠丝能减轻对方来力的强度,利用曲率半径的变化,迫使任何加力于这螺旋半径上的力化去,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改变方向,变为我动作弧上的切线,使对方劲力不受阻,或不能组合,迫使对方劲力吃空;我可趁机继续旋转,利用同圆切的惯性出方点,击打对方空背之处。 

  例如:当乙方拿住甲方肘部,用劲力从上向下切取肘时,甲方披劲不能丢,要采用松肘、松腰胯,用肘部缠丝画弧向里向上走顺缠,改变受力的位置,旋转时肘窝逐渐朝上。甲方解脱后变逆缠丝劲扔打乙方胸部,配合下肢缠丝合力,击倒对方。甲方还可用捆绑术,趁势缠绕对方直劲迫使对方劲力改道而折回,让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捆绑对方手脚使对方没有用武之地,甲可趁机而击之。 

  从进攻讲:画圆出方,缠丝生刚。缠丝劲在大圆与小圆的配合下,画圆加速,再出方点领劲,技击威力无穷。

  例如“掩手肱拳”。掩手肱拳动作:重心移于右腿,成为右后弓步。沉肩垂肘,松腰落胯,开裆屈膝,右拳落于腰间,右手立掌,在前看护,眼睛前视。接上势,腰向左转拧腰,拳从腰缠丝前发。拳心变朝下,左手配合缠丝抓捋,利用腰的轮轴急转,加上左腿缠丝蹬地借力,劲力由脊送至中指与无名指卷曲处,劲速力猛,快如闪电。

  诗曰:人人都会冲一拳,看吾冲拳玄不玄, 

     太极冲拳螺旋劲,缠丝拧出快如电。

  再如:擒拿的缠丝劲组合。“当头炮”、“七星拳”都能擒拿对方手腕。当对方抓握我臂膊上某处时,我应用另一手盖在对方的手上,要与臂膊合住劲,不让对方手抽回,然后借身体内劲立即缠丝旋转,利用两圆切截击对方手腕,使之疼痛而背,我趁机用招而击之。

  练习缠丝劲,要求要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开髋屈膝。动作以腰为轴,一动全动,拳心内外翻转,手往外转,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表现在上肢为旋腕转胯,下肢为旋螺转腿,身躯为旋腰转膀,三者合一,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空间曲线。 

  总之,环环相扣缠绕转,上下相随妙无穷。先画大圆再变小,太极圆圈形无踪。化解来力我借用,螺旋缠丝箭出弓,无懈求功多实践,妙理循环自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