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转载]赵堡太极拳名家王庆升先生(转载)

[转载]赵堡太极拳名家王庆升先生(转载)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8 19:29 编辑: 网络 查看:

原文地址:赵堡太极拳名家王庆升先生   (转载)作者:泾阳县赵堡太极拳

    王庆升先生,男,1932年8月生,属猴,现年75岁,河南温县赵堡镇人。现任赵堡太极拳总会副会长。受聘为台湾中华赵堡太极拳研究协会首席顾问,湖南岳阳市太极拳协会首席顾问,在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广东、陕西等省都有他的学生,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教有学生数百人,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还分别被河北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武当山国际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会评审为太极拳名家。王庆升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赵堡镇本土的赵堡太极拳传人,他家世代居住在赵堡镇,他从小就跟镇上的多位太极拳长辈学练赵堡太极拳,在他21岁的那年,他正式拜邻居陈应铭(外号:老白胡)为师,正规系统的学习赵堡太极拳。因其练功刻苦,勤学好悟,深受其师喜爱,故得其师真传。是当今赵堡镇本土太极拳实力派的突出代表。

    王庆升先生较全面的继承了其师陈应铭的武学风格和技艺,其拳架中正工整,舒展大方,虚实分明,开合有序,圆活自然,浑源一体。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其拳架不花俏,身手不乱动,手到脚即到,意到气即到,其走圆不但圆而顺,且满而稳。其整劲之好,根节之强,稍节之满,四大节之活,腰间之松,丹田之实等,最难得的是太极拳十三法在其盘架时总是含而不露,可一旦“点破”,又似乎处处可见。王先生常说,太极拳是先天拳,盘架子就是要盘出先天的自然之劲来,而不是在那里用后天的勉强之力。有时当你看到王先生和年轻人一起盘架子的情景,年轻人常常是几遍拳下来已是气喘吁吁,可王先生这位老者却平和异常,连大气都不喘,自然人们总想向他探出其中奥妙。他很朴实而直截了当的说:“要想练出太极拳的东西就要练出先天的东西来,要想练出先天的东西就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用意不用力’”。他说:“练赵堡太极拳越是用力,越是‘拿架’(做作)就越是累”。由此不难看出他那自然、柔和如行云流水的拳架使人越看越出味的根源了。王先生的推手风格体现在其“舍己从人,后发先至”方面,用赵堡镇的许多老拳师的话来说:“许多人在推手中大多是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尤其是现代推手竞技赛更是如此。而王庆升先生的推手则是采用”后发先至“的真正符合太极拳推手理论的技法。所以,有许多太极拳好手与王先生推过手后都赞叹他们的推手太极拳的味道“纯”。是真正的借力顺势,引而后发。王先生的推手特点还表现在即不顶不抗,也不离不让。常看到他对付大而主动攻击者时往往是对手往里进,他只是一松之间也往里走,当你觉得落空之时,想退却不知何时已被他封住了退路,甚至是动弹不得,只能等着被他连根拔起而被腾空发出。最奇妙的是他能够通过听劲和粘连粘随的技法,用恰到好处的整劲和中定功夫与对手“撞上气”,被撞者往往是一触即被弹飞出去。另外,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你无论是跟王先生练习推手还是与其进行对抗性的推手,你都会感到你着不到力点,感到王先生的手臂及其轻灵而无半点顶抗。脚下虚实及其分明而似猫行。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河南温县赵堡镇的民间拳师。我从16岁开始拜本镇的陈应铭(外号老白胡)老师学习赵堡太极拳,今年已70岁了。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看到太极拳在国内外是如此的普及,心里自然是非常的高兴。但看到现在大家练的太极拳与传统的太极拳相差那么远,又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所以,我想借《武党》杂志一角,将我几十年来所听到的和看到的老一辈拳师是如何练拳的,以及自己多年来练拳的心得体会,结合现在社会上练太极拳的情况,谈一谈应如何继承传统太极拳文化的看法。不对之处-,还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我小时侯听老一辈拳师说:赵堡镇练拳最盛的时期,镇上学拳的人都是练“野马分鬃”去老师家,打“倒卷テ”回到自己家。这在当时已是学赵堡太极拳的练拳风气。在我年轻的时候,看到老拳师们练拳,他们虽然已身怀绝技,但平常总还是全不离手。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们总是对基本功法特别重视,特别讲究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侧重松柔轻灵的走化训练,严格用拳理来指导训练。在推手时,主要是训练“松开”、“走气”、“顺劲”,练“粘黏连随”“不丢不顶”。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太极拳推手比赛中那样的顶抗扯拽。看老一辈拳师发人时,就像是欣赏艺术表演,非常的有节奏有韵味。尤其是一旦撞上去,被发者瞬间被弹飞,观望者都觉着莫名其妙,真让人感到巧妙无限。所以,我们也最喜欢看推手示范训练。另外,老师教徒弟也极有特色。我印象较深的是,做老师的为了学生真正体会到“用意不用力”的奥妙所在,当学生的功夫练到相当火候时,还必须练“百日功”。像西安的郑锡爵,出师前就把他关在一个大庙里,渴了有水,饿了有馍,困了睡扁担,从扁担上掉下来再练。直练得筋疲力尽,真正无后天之拙劲了,从而生出先天之自然之劲,这时做老师的再与他交手打对子。一百天过去,当郑锡爵走出大庙的大门之后再与人交手,人们发现他功夫大增。当人们问及他在庙里大感受时,他深有感触的说:用意不用力,舍己从人……我算是对太极拳的理论有了些体悟了。
       想当年,自己学拳的过程,每天都要自觉的练上几个小时的架子,还要干农活,非常的苦。师傅教拳是虽然说的不多,但都很实在,一招一式都是结合拳理拳法来讲的。师傅主要是让你感受到什么是太极劲,哪样做对,哪样做不对,技术要领是什么。剩下的就是苦练了。在跟师傅学练推手的过程中,虽然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但师傅从来就没有真打过我,都是点到为止,更没有那些实战对打这一说。其实,太极拳很重要的是练方法,练意识,练胆识,练内功。平常怎么练的,用时就怎么用,全在于自然顺达。
       近些年来,改革开放使得太极拳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我也走出了赵堡镇,参加了像温县、邯郸、武当山等地举办的大型太极拳活动,看了许多名家、大师的表演和录象以及他们的论文,还到深圳等地去教过拳。总的感受是,现在喜欢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洋人)不惜本钱,很想学得正宗的传统太极拳,虽动作上有传统的架势,但其练法只能说是现代太极拳,或更多的是太级操。它很难让人真正体会到传统太极拳的内涵。
       下面我想就怎样继承传统太极拳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继承工作应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研究和全面继承太极拳的文化;其二是主要继承拳理拳法在修心养性、保健强身方面的作用。具体的讲,就是要把握好拳理的哲理性拳法拳技的有效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从普及角度来说,主要应继承传统太极拳的套路式子和太极拳的韵味。对练功夫的或搞竞技的人来讲,主要应继承太极拳的突出特点和练功方法及技击之术,而对大学教授和民间拳师的衣钵传人而言,就应该保证不走样的继承传统的太极拳,力求纯正,尽可能的不要掺杂其它门派的东西。就像今天我们演奏中国古典乐曲和西方的经典乐曲一样,人们已不再去想如何的改变它或是创造它,而是只求能反映历史背景的文化遗产能完整真实的保存下来。
        最后,我以一位民间老拳师的身份,向武术界呼吁,让我们共同将一个蕴含丰富内涵的太极拳文化,完整真实的继承下来,展现给社会,传播给后人吧!

    2010年8月22日上午,西安中国侯氏太极拳协会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十二代传人艾光明、副会长吴江、张昱东、胡树功一行4人,专程来到咸阳拜访十一代武当赵堡太极拳传人张顺林老师(侯春秀亲传弟子),在亲切的问候和交流中,艾光明会长向张顺林老师介绍了侯氏太极拳会近阶段各项工作的发展情况。本着尊重客观,尊重实际的想法,张顺林老师就传承关系存在的一些误解和各位会长进行了说明,同时,在吴江会长的虚心请教下,张顺林老师一一对提出的赵堡太极拳几家前辈宗师拳路的区别进行了回答,对侯传秀、李宗有前辈的谈拳论道,互通有无的友谊和精神表示怀念和敬佩,并毫不保留的将自己对拳理,劲力和转环用法的理解进行了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