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大明第一推手劉伯溫(九)

大明第一推手劉伯溫(九)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9-10 12:2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懷揣秘密再出發

從桐廬回家後﹐劉伯溫開始了三年的青燈苦讀生涯。他必須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他祈求從書本中進一步尋求答案。我們不知道他是否找到﹐因為劉伯溫沒有留下太多的讀書筆記﹐更沒有像前人朱熹或者後人王陽明那樣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哲學理論體系。但從他後來的成長經歷來看﹐他似乎摸著門道了。

於是﹐1346年﹐劉伯溫再一次收拾行囊﹐準備去旅行。這次他的路線﹐是一路向北。這次北上的真正目的可不僅僅是旅行﹐他還有一件小小的﹑自己都不怎麼好意思說的事情要做。這件小小的﹑秘密的事情﹐可以看成是劉伯溫從青澀少年一腳踏入成熟大叔行列的一個標誌。

先不提這個小秘密﹐劉伯溫旅行的第一站是南京。接著﹐劉伯溫在揚州短暫停留後﹐跨過了長江。過了長江就算到了北方。與南方的富庶相比﹐在北方的所見所聞深深地震撼了劉伯溫。元朝多年的政治動蕩﹑民族歧視﹑貪污腐化和苛捐雜稅已經榨幹了北方本來就貧瘠的財富﹐而老天爺總喜歡落井下石──1345年﹐在老百姓最艱難的時刻﹐黃河決堤了。失去了束縛的母親河瞬間變得無比猙獰﹐沖毀無數房屋和良田。一時之間﹐華北山東流民遍地﹐餓殍遍野。

劉伯溫恰好目睹了這一切﹕“黃沙渺茫茫﹐白骨積荒壘。哀哉耕食場﹐盡作狐兔壘。”然而﹐天災固可怕﹐人禍卻更可恨。面對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災難﹐朝廷的不作為讓劉伯溫無比憤怒。在自己的詩裡﹐他這樣控訴﹕“陳紅太倉米﹐豐年所儲待。為民備睏乏﹐朝廷豈私此﹖推余補不足﹐茲實王政始。奈何簿書曹﹐暴慢蔑至理。”

翻譯過來就是﹕豐收的年份裡儲備了這麼多糧食﹐等到現在老百姓餓肚子了﹐為什麼遲遲不肯開倉放糧﹖多時儲備少時補﹐這本來就是朝廷的義務﹐但那些可惡的官吏卻絲毫不願履行這個義務﹗

憤怒的種子在劉伯溫的心裡悄然種下﹐經過十幾年的澆灌後終將開花結果。但此時此刻﹐他也祗是一介草民而已﹐哪裡輪得到他去指點江山。收起憤怒﹐繼續北上﹐最後﹐劉伯溫來到了他的目的地﹕北京。

那時候的北京作為國家政治中心的資歷尚淺﹐現在的絕大多數國家5a級旅遊景點當時都還不存在。不過劉伯溫並不在意這些﹐他到北京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旅遊﹐而是為了他的那件小小的﹑秘密的任務。

劉伯溫並沒有在北京逗留多久﹐一個月後他就啟程南下了。回去的路比來的路好走些﹐因為他接到了朝廷指派的任務﹕跟隨封王使臣前往福建。這其實就是一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快遞任務﹐但對於劉伯溫來說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因為有公務在身﹐他終於有了走官道的資格。僅僅一個月﹐劉伯溫就跟著使臣把快遞順利送到福建。接著﹐他轉頭北上。但不是回老家青田﹐他的目的地是杭州。

劉伯溫去杭州做什麼﹖他去做江浙教育局副局長(儒學副提舉)﹐雖然也不算什麼大官﹐但總算是正七品﹐比高安縣縣丞的級別高。這下劉伯溫可以自豪地宣佈他有資格被稱為七品芝麻官了。現在可以揭開劉伯溫北上旅遊的真正目的了﹕他是去“干謁”的。所謂干謁﹐通俗地說就是拉關係走後門。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