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金报讯
图为:决意搬迁的汉正街服装商户们与“新东家”汉口北签约
本报记者邓伟 实习生王莹莹
降低成本、搬迁升级、振兴汉派服装。连日来,汉正街一批服装商户的“北迁”之路,引起了广泛关注。
按照预期的步骤,昨日上午,数百名商户们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与汉口北市场正式签订入驻协议。630家商户将在6月份正式启动搬迁。届时,他们也将离开成就了他们的汉正街。
从热闹的硚口区,到新兴的黄陂区。此次搬迁,不仅仅是两个市场之间那19公里的距离,还是一次挥别过去与开拓未来的跨越。对于再也熟悉不过的汉正街,商户们虽有不舍,但亦感形势紧迫。
下午,黄陂区区长吴祖云与30名商户代表座谈,面对这些为未来打拼的商户们,他用“辉煌的过去、必然的转型、朝阳的事业、美好的明天”与商户们掏心窝,并呼吁商户们“尽快搬过来”。
签约现场
为降成本走上北迁之路
630家服装商户决意搬迁
上午10时许,武汉国际会议中心东湖厅,数百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走道里都站满了人。台下,是在汉正街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服装商户们。台上,是他们所推举成立的“武汉汉派服装业主联合会”负责人雷发远。
“2015年,武汉服装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拿起话筒,雷发远表情严峻。他说,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汉派服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里,陷入困境的男装、女装加工厂以及品牌服装厂家有200多户,遗留失业的服装工人近三万人。
“汉派服装现在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雷发远表示,拧干服装成本中的水分,降低门面租金、物流等费用,是当务之急。而从汉正街搬到汉口北,是目前可行的唯一出路。经过粗略估算,搬到汉口北后,他们生产的服装每件可以节省成本10元钱以上,对于服装批发生意来说,已经超过当下的纯利润。
雷发远告诉记者,虽然,早在5年前,武汉市政府就向汉正街的商户们发出了搬迁的号召,但直到如今,作为汉正街最亮名片的服装产业,才开始踏上搬迁之路,还是因为“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从去年10月底开始,到今年的2月底,武汉汉派服装业主联合会在汉正街服装商户最为密集的新街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搬迁意愿,共有500余家商户表示愿意一起搬走。这些商户中,大多数都是汉正街的租户,承担着闹市区不菲的门面租金,其中不少都已在汉口北购置了门面。而在汉正街拥有自己门面的服装商户们,则不愿搬迁。
商户们集中开会,新东家汉口北市场则在外等待签约。会后,商户们纷纷领取签约表,与汉口北市场签订正式入驻协议。截至昨晚记者发稿,共有630名服装商户与汉口北签约。在这项协议中,汉口北给予了商户们不少优惠政策,其中包含减免管理费等。按照约定,这些商户们将在6月至9月间,搬入汉口北,告别汉正街。
心路历程
30载兴衰路成人生印记
商户依依不舍但仍将离开“近30年前,我曾带着缝纫机和六名车工闯荡汉正街,如今看着它没落,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老胡的一席话,让30多位服装商户同行都沉默了。1987年就来汉正街打拼的他,可以说与它同生共荣。从最开始的脚踩肩扛举步维艰,到事业顶峰时的几万方厂房,汉正街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尽管不是地道的老汉口人,但商户们谈起汉正街,个个都仍如数家珍。作为汉口最古老的一条街道,它迄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为商埠吞吐,集散物资。由于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贸易往来频繁。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汉正街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由78条街巷组成。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是汉口最早的街市,因此也有“先有汉正街后有汉口”的说法。
老胡叹气道,看着兴起于这里的汉派服装日渐衰落,作为汉正街的一分子,相信每位商户都会抱怨,会疑惑,也会迷惘。但除了这些负面情绪,他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作为汉正街的精髓,汉派服装如果不抱团转型走出困境。所以,尽管对汉正街依依不舍,他仍选择搬迁,前往一块条件更成熟的沃土,为汉派服装转型出一份力。
对于搬迁,“哥佳欣”品牌服饰的周琴态度很坚决:“如果没有人领头搬迁,继续坚守,那么我苦心经营了二十年的产业恐怕就要倒闭,以前流过的所有泪水都将付之东流。”
生财之道
不再受汉正街禁货之痛
每件服装成本可节省10元
对于商户们来说,搬到汉口北后,最主要的影响在哪里?何以重振汉派服装?
“搬过去后,就不必再受汉正街禁货的烦恼了,门面租金也可以省下来,每件衣服的成本价,至少要节省10元钱。”雷发远说,如今汉正街服装生意每况愈下,主要就是因为与周边的郑州、株洲、合肥、西安等服装批发市场相比,批发价太高。“我们的成本价,就是别人的批发价”。
雷发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受汉正街禁止货车通行的影响,服装商的上游布料商们物流成本颇高。每次运货,布料商们需要像“蚂蚁搬家”一样,将布匹从三环外的大货车上卸下,转用改装过的小面包车运进市内,送货时再来回倒腾几次,布料到服装商的手上时,每一米的成本价已经被拉高了4元钱。而制作一件衣服,大约要用两米布料,这一项就可以省下8元钱。同时,服装商们也不必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厂里生产好的服装往市内运,又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
此外,汉正街近年来飞涨的门面租金,也不再会成为降低成本的阻力。雷发远告诉记者,他在汉正街租用的门面地段很好,虽然只有约20平方米,租金却高达95万元。而且,房东还提前催租,并要求一次性付清。此次,商户们将搬迁时间定在6月到9月之间,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汉正街的门面大多都在这个时段内到期。
“如果我们的成本降下来,流失的客源就会逐渐回来。”雷发远表示,汉正街的服装生意早年能够兴起,主要还是因为价格优势。一个便宜三个爱,对于服装批发商们来说,这便是他们最基础的生财之道。
商户易博补充道,汉派服装陷入困局,还因为20年前的操作模式已落伍,相信在汉口北能在促进原创、品牌孵化推广、渠道整合、综合配套等方面,为商户们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未来展望
交通综合枢纽已经完工
汉口北区位优势正在释放
对于服装商户们来说,最大的疑惑就是,搬入汉口北后,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到底有多大的改善?租金和物流成本能否得到切实的降低?
在昨日下午的座谈会上,30名商户代表提出多条建议,黄陂区政府方面均给予了积极的答复。
商户和客户来去汉口北方便吗?雷发远提出,汉口北交通综合体原本应于去年底投入使用,但至今都无一个明确的时间表。黄陂区区长吴祖云对此表示,汉口北交通综合体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对于雷发远提出今年6月1日前投入使用的建议,该负责人表示将会加快速度,全力争取。
雷发远表示,目前的汉口北,被汉口北大道一分为二,车辆穿行其中,行人往来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建议架设几座人形过街天桥。吴祖云表示,将在汉口北大道南北方向建五座人行天桥,目前方案已经出来。
而在区域道路建设方面,吴祖云介绍,汉口北大道近期完成了全线刷黑,刘店立交东西向高架将于6月通车。解放大道下延线及岱山桥拓宽工程正加紧进行,环绕汉口北的滨湖大道已于上月23日开工,沿府河道路也已进入规划,打通内部循环。
在配套设施方面,上周,黄陂区已与华师一附中签约,将优质高中引入盘龙城。武汉一医院盘龙城分院初步选址卓尔企业社区旁,已进行了多次勘测。新建水厂使得汉口北改喝水质更优的长江水。汉口北还拥有市内条件最好的派出所,确保商户经营安全。在软件方面,汉口北摘得国家级电商示范区牌匾,并刚刚获批进入国家采购贸易试点名单,加上卓尔入股兰亭集势打通跨境电商通道,汉口北将形成电商及外贸销售渠道。
吴祖云表示,正如巴黎依靠服饰等成为世界时尚之都,服装业依然是朝阳产业,综合来看汉口北地区的制造、物流、交易等成本将更低,黄陂区将提供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及服务,支持汉派服装在汉口北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