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是高兴,晚上一易友来命馆聊天,送了串罕见的“金线菩提”给我。喜欢佛珠的朋友一定对“金线菩提”早有耳闻,据说这玩意儿是可遇不可求的,也算是缘分吧。
【什么是五线菩提子】
◎ 金刚菩提子是菩提子的一种,如佩带时间颜色加深,其间的五条线变为黄线,也因此称之为“金线五线菩提”。
◎ 菩提树又叫菩提榕为佛家圣树,北京城内只有5颗,故宫菩提树为蒙椴。原本菩提树为热带乔木,移至北方难以存活,但该树不但活了,而且长得特奇,主干出土后沿水平方向长出九条大干,又称九莲菩提树;据说该树是由达赖三世(未封号之前)由南海护送进京,由慈圣皇太后(万历的母亲)种于故宫慈宁宫英华殿前,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了;据《菩提子诗序》记载:此树高两丈,枝叶婆娑,下垂着地,盛夏开花,作金黄色,子不于花蒂生,而坠于页背,秋深叶下,飘扬永巷,却叶受子而念珠出焉,分瓣之线作白丝,名曰多宝珠;每年结出的五线菩提子甚是珍贵,宫中用作念珠,民间视为珍品。附:(转贴)
李太后崇佛与宫植菩提树
李太后,是明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她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父亲李伟是通州济县永乐店(今通县永乐店)人,李氏初入宫时,只不过是一个在当时被称作“都人”的一般宫女,后被分到裕王府里侍奉嘉靖皇帝的第三子。由于裕王看中了她,使她有了身孕。在她19岁时,(嘉靖四十二年)生下一个男孩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皇帝。过了三年,嘉靖皇帝死,裕王继帝位,是为穆宗。
隆庆元年(1567年),李氏被穆宗册封为贵妃,这时她23岁。穆宗的皇后陈氏多病无子,隆庆二年,立朱翊钧为皇太子。神宗即位时年方10岁,大太监冯保为了取得李氏的宠信,乃示意朝臣张居正等议定,尊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李氏为慈圣皇太后。此后,在李氏的一生中累加尊号,称为“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喜”
皇太后;她活到70岁,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直到成为皇太后,自仁圣陈太后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死去后,她独享天下之养将近30年,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初九日死去,被谥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
李太后虽一生身居深宫,却颇谙事理,对年幼的万历皇帝更是管教有方。当她看到小皇帝酒醉强逼身边太监唱新歌,那位太监不会,他即毫无顾忌地取出宝剑要砍,后经劝解,才不依不饶地将那个太监的头发给割下来了。李太后得知此事后异常生气,特意传旨予张居正,让他上疏劝谏,并替万历皇帝起草一道“罪己诏”。并叫万历皇帝跪在她面前,陈述自己的错误事实后方罢。在政治上,李太后支持张居正所进行的综核名实--改善明朝财政状况的改革,使其顺利实行。
李太后的所作所为,与她一生深信佛教有关。《明史•孝定李太后传》说她在京城内修建了很多寺院,不知糜费了多少钱财。如阜城门外八里庄的慈寿寺及永安塔,就是她为“穆考荐冥祉,神宗祈胤嗣”而修建的。高梁河畔的万寿寺,也是万历皇帝“祗奉慈命”大兴土木建成的。另外,宣武门外长椿寺,是她特意为来京的水斋禅师而修建的;当她得知京西潭柘寺有元妙严公主的拜砖,因不能亲临目睹,便派人把拜砖装入匣内带回官内瞻视一番;房山石经山雷音洞内有穴藏石函,函中有隋代安放的三粒佛舍利,她也请人迎入宫中供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安置故处。李太后的种种崇佛、好佛行为,被大臣们颂扬为慈悲为怀,她在宫中也被人传为菩萨的化身,尊称为“九莲菩萨”。
在紫禁城皇宫内廷的西北隅寿安宫之北为英华殿,原名隆禧殿,明隆庆元年,更名“英华”供西番佛像之所。在这座英华殿前,有两株枝叶繁茂、树影婆娑、郁郁葱葱的菩提树,每至盛夏六月时节,菩提树盛开黄花,颜色金黄,但果实不从花蒂,而是附之于叶背;珠圆玉润,深秋子随叶落,莹润圆整可做佛珠。一般菩提子有金线、银线、铁线之分,中以金线者为最罕见。英华殿前两株菩提树,虽其颗粒比南国所产较小,色为赭黄,但为金线菩提,有“多宝珠”之称。这两株茁壮生长的菩提树(至今犹在),为李太后崇佛所植,故在她去世后,神庙上被尊崇为“九莲菩萨”。在其菩提树北别殿有李太后慈容,为后世皇家祭奠,一如佛事。明《天启宫词》云:
“倚殿阴森奇树双,明珠万颗映花黄。
九莲菩萨仙游远,玉带公然坐晚凉。”
李太后长期深居宫内,特别晚年时节都是在英华殿供佛念佛中度过时光的。明宫内每年的四月初八日为“浴佛日”,供两种糕点,叫做“大不落夹”的两百对;“小不落夹”的三百对。供佛完毕后,将糕点分发赐予百官。另外,明代设番经厂内官,习西方梵呗,遇万寿、元旦等节,于英华殿作佛事,卒事之日,一人扮韦驮,抱杵面北立,其余人身披璎珞,鸣锣鼓、吹海螺诸乐器,作赞唱经咒。至夜,五方设佛会,立五色伞,数十人鱼贯行其间,有所谓九莲环者,其行愈行愈疾,至九连环变化处,则体迅若飞鸟,观者目眩赞叹不已。对此,明《天启宫词》又诗云:
“此日英华法事停,鸣螺捧杵尽倾城。
弓鞋不便连环变,伞底招花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