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首页 > 战略合作 >
张忠培追思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众人忆及哽咽落泪
来源:未知 时间:2017-07-26 13:03
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结合举行的张忠培先生追思会25日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在众人的分享的回忆中,一个正直而倔强、严厉而细心、严谨治学而桃李满天下的长者形象一一浮现出来。
张忠培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生于1934年8月,湖南长沙人。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1年初副博士毕业赴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1972年开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并于后组建考古学系,历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08年担负中国考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张忠培于2017年7月5日9时40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高质量的学术人生片断》为题,思念了张忠培先生2012年到2017年的吉光片羽。
1987年,张忠培先生被国务院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克意改革,踊跃创新,在博物馆的制度建设、体系改革、文物维护和总体计划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理念和新做法,推动了故宫博物院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治理,为中国博物馆界供给了可供借鉴的名贵经验。
“张先生屡次对我说,故宫管理工作,一定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一定要万无一失,因为‘一失’就是‘万无’。”单霁翔回忆,张忠培带动了故宫的学术研究,他从完善人才知识构造入手,开端有方案地引进大量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转变了从前零碎录用大学生的局势;推动了故宫事业的发展,在全院推行岗位责任制,并健全规章制度建设,以院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层层岗位负责制的树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体系的完善,使故宫博物院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得以坚实起步;在长期对故宫博物院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在关注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中,张忠培先生又提出了“完整故宫、平安故宫、历史故宫、学术故宫”的概念,为故宫博物院的深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回忆师生情和三任院长情义时,单霁翔止不住哽咽落泪,从2012年到2015年,他都会为张忠培张罗举办寿宴,“我把自己当做是吉大人”。而在故宫大高玄殿修缮工程的动工仪式上,当天有降雨,“郑欣淼院长讲话时,我给他撑伞;张忠培老院长讲话时,郑院长给他撑伞。我想,这体现了三任院长间的传承精力。”
张忠培生前最后一张与故宫的合影。故宫博物院供图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说,他们进入吉林大学上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张先生讲解的《中国新时代石器考古》,加入的第一次考古实习就是先生率领的河北蔚县考古考察和对筛子绫罗遗址的挖掘,“先生引导我们走向田野考古。他让我们都爱上了考古。他造就的学生中转业的极少,大多都活泼在考古文博范畴。他言传身教,强调有一分资料说一分话,远离炒作。”
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直言“张忠培的存在能够真正晋升大学的品位”。他回忆张忠培在吉大期间,有人没有评上教授去找他申述,说本人的书印了十几万册为什么不能评上?老人家听了哈哈一笑,答复如果你这样说我也不赞成你评教学,一本能卖十几万册的书确定不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假如真有那么多人看纯学术书,中国早就实现四个现代化了。
张忠培的训话在学生们中间也是有口皆碑,简直没人没被他训过。吴振武记得在吉大读博时,张忠培先生曾训他们“别看你们是博士生,要超过翦伯赞、郭沫若,难!要超过我张忠培,也难!”但也是张忠培,在吴振武毕业后想去别的院校任职时,拉着小板凳和他促膝谈心,说服他留在吉大,“你是我为吉大留下的人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是张忠培在任院长期间招聘入职的,之后工作中不断受到张老指点,在评研究员请张忠培写推荐信时,“我一进张老书房,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话,以至于马老师(注:张忠培先生的夫人)赶进来问产生了什么,张老说,如果不骂他,他可能就此得意起来不知天高地厚,真以为自己是研究员是教授了。”王光尧还记得自己当时倍感委屈,可是刚一回到家,就接到张忠培电话,让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来推荐信内容,打印好了第二天找他签字。忆及此,王光尧已是哽咽不成声,令人动容。
张忠培长子张晓悟回想了白叟的生前。在他记忆中,父亲是个工作狂欢,他天天都在为事业拼命,妈妈还要上班,弟弟和妹妹都寄养在奶奶和亲戚家。从小他就记得相对不能动父亲的稿纸,为此也没少挨打。他说过他获得的成绩大部分都是母亲的,50岁之后他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和我们聊天。“我是家里老大,我和父母呆的时间最长,我之所以照顾父母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我认为父亲是事业的长者,但他是生活的弱者,生活中确切需要别人照顾他。肺气肿、慢阻肺、肺动脉高压等等这些病都很严重。”
追思大会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缅怀与追思张忠培先生务实求真、正大光明的人生风范。谢辰生、耿宝昌、黄景略、严文明4位学术界的老先辈通过视频的形式,一同追忆先生的为人处世与治学风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