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emorial Hall – 纪念堂。纪念堂于1878年建成,分为四个部分,十字涌道纪念在内战中为联军作战阵亡的136名哈佛毕业生;桑德斯音乐厅;学生会;安能堡厅(Annenberg Hall)。其中十字涌道纪念堂是唯一向公众开发的地方。纪念堂的墙壁上挂着阵亡之士的名牌,上方的彩色玻璃许多都是哈佛各界毕业生捐赠的,用的是第凡尼和拉法格公司的制品。安能堡厅现在是大一新生食堂,只为大一学生提供餐饮,据描述与哈里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食堂很相似。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食堂原型是牛津大学基督教会食堂,而哈佛受英格兰的影响非常深刻,建筑的风格相似也在情理之中。据说在1900年的时候,这间食堂每天的菜单包括14道汤、6份鱼、12道烤肉、6道野味、2个冷盘、6个蔬菜、10道甜点,非常丰富,在哈佛的每个住宿学院相继开放自己的食堂后,安能堡厅一度被弃用,直到1994年,安能堡公司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毕业于哈佛的儿子,捐款重新修建了食堂,现为大一新生使用。
(12) Gund Hall – 设计研究院所在地。
(13) Sackler Musuem – 古代亚洲、伊斯兰以及后期印第安艺术等博物馆系及其收藏,对公众开放。
(14) Fogg Art Museum – 佛格艺术馆,内藏哈佛大学收集的从中世纪到当代的西方艺术品。佛格艺术馆与敦煌壁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缘由是一位名为兰登华尔纳的哈佛毕业生。他是一位极富争议的人物,在中国由于他使用特殊胶水剥离了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并把之带回美国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来敦煌考察的外国探险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在日本人眼里,他却因为被看作是京都和奈良免遭美军飞机轰炸的功臣而成为日本文化的救星,日本人为之树碑立传。华尔纳曾两次率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和发掘,并撰写了《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一书。
1924年1月华尔纳到敦煌莫高窟之后,藏经洞中的国之重宝早已瓜分得一干二净,因此藏经洞与他倒没什么干系,在经过参观考察之后决定进行壁画剥离和彩塑的搬迁方式,进行文物盗劫。为了顺利进行工作,华尔纳给了当时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一些礼物之后,王道士同意他揭取壁画,后来华尔纳又以70两银子的价钱从王道士处得到了328窟盛唐的精美彩塑供养菩萨像一身,现存哈佛大学佛格美术馆。当时他用特制的胶布,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剥离莫高窟第 335、321、329、323、320等窟的唐代壁画精品壁画26块。
事后针对中国的谴责,华尔纳自有辩解之处,他在书中提到当时白俄的士兵在莫高窟的洞中烧火做饭,烟气和湿气对壁画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他认为如果不能保护所有,至少可以抢救局部,同时也提出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无力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为什么不能让有能力的国家民族来承担?这个问题就更富有争议性了,因为它成了盗窃掠夺别国文化遗产响当当的挡箭牌。而所有的文明古国,埃及、希腊、印度、中国,无一不面临着自己家里的宝贝在别人的博物馆中堂而皇之的展览,多种现实的、历史的原因制约着宝贝的回归,而同时自身的保护能力的确遭受质疑! 无论如何,看到敦煌壁画中被剥离之后留存的空白仍然觉得触目惊心的痛!话说回来,敦煌要早去,否则看原始的壁画都没有机会了!
(15) Carpenter Center forVisual Arts – 举行各种现代艺术展览、讲座和电影系列的中心。
(16) Faculty Club – 教职员俱乐部,是教工社交中心。
(17) Dana-Palmer House – 哈佛的第一座天文台。如今是哈佛的校方来宾招待所。
(18) Barker Center – 原来用作新生餐厅,96年之后作为综合楼包括12个相关内容的科系,英语系及非裔美国人研究等。
(19) Lamont Library – 供本科生使用的最大的文科及社会科学图书馆。
(20) Leob House – 用于正式晚宴、午餐及招待会。
(21) Houghton Library – 馆内藏有珍稀典籍、各种绘画及手稿,还有来自女诗人艾默莉迪金森家中的纪念物和家具。此图书馆对公众开放。
(22) Pusey Library – 藏有哈佛的各种文档。
(23) Widener Library – 怀德纳图书馆,是哈佛最大的图书馆,只对哈佛学生开放,藏书量超过350万册,书架长度超过80公里。此图书馆是由怀德纳夫人捐赠的,为纪念她那毕业于哈佛的儿子哈利怀德纳。小怀德纳自小家境富裕,因此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他的兴趣爱好 - 热爱读书,并且收集图书的善本和孤本。1912年,小怀德纳在父母的陪伴之下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国收集了很多珍贵的图书。回程的时候,他们一家踏上了那艘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有钱的怀德纳一家住在一等舱,歌舞升平,好不快乐。当泰坦尼克沉船的时候,作为一等舱的重要贵宾,他们幸运的搭上了第四号救生艇,而正当上船之际,小怀德纳突然发现自己此行的最重要收获,一本诗人培根的诗集落在房中,于是他坚持回房寻找,他的父亲则陪他一同前往,谁知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只有老怀德纳夫人一人回到了美国。回国之后的老怀德纳夫人每日沉浸在痛苦之中,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于是有一天,她作了一个决定,要把小怀德纳收集的图书全部捐给他的母校哈佛,也是希望小怀德纳的收藏能为后人造福。哈佛大学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打算修建一座图书馆收藏小怀德纳的书籍。无奈资金窘迫,于是与老怀德纳夫人商量,看她是否能在捐书的同时也捐钱修建一栋图书馆。老夫人果真财大气粗,完全不差钱,一口答应,并请了建筑师专门设计修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怀德纳图书馆。但是老妇人对哈佛提出了针对图书馆的四点要求,第一,图书馆中要保留小怀德纳的私人书房,里面是他最喜欢的图书,用来缅怀儿子;第二,图书馆不可拆一砖一瓦,这个要求曾经小小困扰了哈佛人,因为随着图书的增多,图书馆已然不能装下所有的藏书,而又不能在上面加盖,因为加盖会违反老妇人的要求,但是聪明的哈佛人反其道而行之,在地下充分开发资源,如今的怀德纳图书馆地上四层,地下六层,收藏大量图书;第三个要求,哈佛学生必须要通过游泳100米的测验,这可能是对儿子溺水而亡的遗憾的补偿,虽然这条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由于一位残疾学生起诉其歧视性而被废除;第四点,楼内免费供应冰淇凌,这点的真实性不太确定,但是怀德纳图书馆内经常在半夜的时候还是灯火通明,哈佛学生们在学业方面非常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