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场的营造也是丰俭自便,专业雪场不使用人造雪,且有缆车及冰球场等配套设施。
正如在中国赔本赚吆喝的奥运会到了美国却赚钱一样,做不好旅游地产别都赖到市场化运作上。人家欧美更是市场经济,更没有雷锋,滑雪场雪道边上就是房地产开发,与环境相得益彰,不像国内的旅游地产好似风景区内长满疥癣。看来益虫还是益虫,就是比咱害虫高明。
露天冰场、儿童雪地滑梯、雪地摩托、狗拉雪橇、雪地远足、冰钓等项目几乎都不需多少投资,养护成本也极低,却能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乐趣,何乐而不为。看来见识不够、脑筋不够才是做好国内旅游地产的最大障碍。
做旅游地产不能忘了神马才是本钱:自然的河流、山川、森林植被能不动尽量不动!
把潺潺流水的河滩涂弄得像防洪大堤;把绿化整的像西北防护林;把绵延的山体作践得像平坦的垃圾填埋场;把优美的小山村变成一堆堆劣质骨灰盒式小区......这样脑残的KFS目前还大有人在(呵呵,我又人身攻击了,这不好,要蛋定)
国外的旅游地产往往实际利用的土地只占整个区域的一半,余下的大量山林作为保护区,只做一些因地制宜,不破坏自然资源的项目如:山林漫步道、山地自行车线路、休闲观景区等。
即使是林间道路,也都随山就势,蜿蜒曲折,及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又营造了路随景移的趣味性,就连落叶也都让它回归土壤,保持自然的原生态。
旅游地产的全年无淡季规划是市场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
春季:赏花、放风筝;夏季:漂流、划艇;秋季:农业采摘;冬季:泡温泉、滑雪、节日庆典、会议。一年四季的景致不同,旅游的项目也各有侧重,包括全年大部分季节都适宜的骑马、高尔夫、山地自行车、登山、钓鱼以及餐饮购物等。
不论国内政策说法如何,高尔夫是欧美旅游地产的必备硬件。我们的政策经常如“鸵鸟”,脑袋扎在沙里看不见的东西就会自动消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体育公园、小球训练基地、旅游运动中心等等其实都是高尔夫的别名。政策上“堵”的结果实际上只是堵了老百姓,而国外的高尔夫根本就是平民运动,在美国花上30美金就可以玩上大半天的高尔夫球场比比皆是(差不多折合40元人民币/小时,呵呵,看看比不比我们去打场羽毛球、乒乓球更贵),至于节约土地、水资源嘛,韩日高尔夫数量分别是我们的2~3倍,且国外用的基本都是再生水源,看来高尔夫的“去贵族化”和规范管理才是关键。
国外的高尔夫球场本身基本不太赚钱,赚钱是靠穿插在球场球道之间房地产开发项目。我们不要看到国外这样的项目就义愤填膺,这样的项目贵的也有,但更多的是面向大量中产阶级的,口说无凭,你可以到老外的网站
zillow.com 上去看看美国的房价。
所以“还富于民”,让咱们的老百姓也能成为中产才是第一要务。这就好比究竟是让老百姓都吃上肉,还是全面禁止吃肉(恐怕禁的还只是老百姓),哪个更对?
美国的高尔夫别墅,根据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段以及不同的大小,售价从几十万美金到几百万美金不等,zillow.com 网站上有全美详细的房价,呵呵,人家还是带装修和地权的。
这是面积较大也更豪华的。关于美国房子是如何的好、中美在这方面到底有多大差距,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
曲之伟的BLOG
中美房屋差距及美式好宅解析
这是现代风格的,室外还有个无边泳池。
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只是喊喊而已;而欧美国家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都挤向大城市,城市中高企的房价才可能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