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大洋洲有哪些风土人情

大洋洲有哪些风土人情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3-13 05:4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大洋洲的人文状况与旅游 大洋洲不仅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洲,除了无常住居民的南极洲外,也是人口最少的一洲。目前,该州人口为2600万,仅占世界人口的0.5%。人口密度不大,每平方公里仅2.9人。大部分人口居住于澳大利亚和一些较大的岛屿上,而且主要分布于它们的边缘地带。其内陆地区人口极少,甚至无人居住。太平洋有些小岛上至今无人居住。 在种族构成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白种人占有优势,但在新西兰,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毛利人占有一定的比例(9%)。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三个群岛上分别分布着美拉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和密克罗尼西亚人。除了白人以外的土著人,属于两大语系,即巴布亚语系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前者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后者可分为密克罗尼西亚语支、美拉尼西亚语支和波利尼西亚语支,它们分布极为广泛。 由于大洋洲种族和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其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也极为多样。尽管澳大利亚在总体上讲,已成为世界经济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但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大洋洲一些孤立岛屿上,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他们以用简陋的工具打渔、狩猎为生。大洋洲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特点。斐济的土著居民通常留着长度达1.5米的长发,而酋长则头戴“萨拉”(一块特殊的头巾),象征权力在握。而纹身也与权力相联系。纹身者可以下河采摸珍珠,半纹身者只可以站立一旁观看,而未纹身连看的资格都没有。澳大利亚土著人也有纹身的习惯。平时在胸部涂白黄色,参战时涂红色,死后则涂白色。妇女不装饰和梳理头发,男子却相反,他们用红土涂在头发上,并在头发上点缀鼠牙、狗尾、羽毛或贝壳。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以挥舞手上长剑和长矛向客人表示敬意。妇女跳“哈卡舞”向客人表示欢迎,而部落中的长者向客人行“碰鼻礼”。大洋洲的土著居民还经常举行盛大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狂欢节。如斐济每年8月都要在首都举行为期7天的红花节,在节日期间不仅要举行群众性的化妆游行,而且还要选举“红花皇后”。土著民族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和民情是十分独特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在大洋洲还有不少历史遗迹,反映了该洲古代人民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平。如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纳佩岛上有1500年历史的巨大石建筑群——兰-玛多尔古迹。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市内有建于1200年前的巨石拱门,重40吨的石制“日晷”和朗基文化遗迹等。 自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殖民者到大洋洲“探险”和入侵,17世纪70年代,荷兰人塔斯曼在塔斯马尼亚、新西兰、汤加等地进行探险活动。18世纪70年代,英国人库克进入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探险。1788年,大洋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殖民地。19世纪中叶又遭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美国和日本的几次瓜分。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大洋洲扩张势力,取代了英国和日本的地位。 然而20世纪初以来,大洋洲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许多国家取得了独立。20世纪初,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获得独立。60年代,西萨摩亚和瑙鲁两国独立。70年代以来,又有汤加、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瓦努阿图等国相继独立。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处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由于大洋洲具有长期的殖民地历史和早期探险、考察的历史,许多地方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如悉尼是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的最早流放地之一。现今在该市杰克逊港的单拱海港大桥下的罗克斯岬是早期移民的登陆地点。达尔文市的范尼湾,是流放囚犯的地方,并建有监狱。现已成为居民避暑休憩之所。1893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到此考察。然而保留最多的是伴随欧洲移民大量涌入而形成的早期城市建筑。这些建筑物充满了欧洲色彩和风格,如悉尼市内英国维多利亚式的市大会堂、州议会大厦、文艺复兴式的邮政总局、古老的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博物馆等。新西兰奥克兰的“帕涅尔村”集中了殖民时代的各种住宅。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许多古老城市在本世纪以来又建设了大量的现代化建筑物。如悉尼市内高304.8米的悉尼塔、风帆形的悉尼大歌剧院、圆形的“澳大利亚广场塔”等等。古老的西欧风格的建筑与现代化的新式高楼大厦,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成为外国游客观光的主要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和美国军队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和基里巴斯等地发生激战。如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就是美、日进行激战的地方。波利尼西亚岛群中的中途岛,1903年起成为美国海军基地,二战期间,美日两国军队曾在此激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这些昔日的战场,对于美日两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旅游者有巨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