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第十讲(5)

《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第十讲(5)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8-13 18:4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在《哀江南赋》以及《伤心赋》等辞赋中,庾信屡次表达了自己心中的“金陵情结”:“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 “金陵丧乱,相守亡没,苗而不秀,频有所悲,唯觉伤心。” “在昔金陵,天下丧乱,王室版荡,生人涂炭。” “流寓秦川,飘颻播迁,从宦非宦,归田不田。对玉关而羇旅,坐长河而暮年。以触目之万恨,更伤心於九泉。” 在改朝换代的明末清初,庾信的作品,特别是寓于作品中哀痛的“江南(金陵)情结”,对当时刚刚经历了亡国破家的前明遗民文人影响甚大。《红楼梦》创作于清朝初期,受庾信《哀江南赋》思想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脂砚斋看出了这一点,遂将《哀江南赋》中的一段话,摘录批注在作品中,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红楼梦》作品中受庾信作品影响之事例几乎俯拾皆是:作者说宝玉写《芙蓉女儿诔》,“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受《哀江南赋序》的影响是明显的。脂砚斋批语“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亦何如是也?人世之变迁,倏忽如此!”可以说是以《枯树赋》意境所作的注释。《红楼梦》中著名的《葬花词》,也应该是受了庾信《瘗花铭》的影响。《瘗花铭》是悼念花的文字,“瘗”就是埋葬的意思。《瘗花铭》乃是庾信的作品,现已失传。著名红学家蔡义江曾经指出:“《瘗花铭》换一个词就是《葬花吟》,意思差不多。”

庾信的作品,不仅是我国旧时文人表达故国哀思的楷模,也是学习四六骈体和五言律诗的最基本教材。洪昇少年时师从当时著名文人毛先舒和陆繁弨,这二人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也都是四六骈文大家,诗宗庾信和陶渊明。在《红楼梦》的《芙蓉诔》中不难看出作者骈文的功底。《红楼梦》中的诗词很多,但作者最乐于写的还是五言排律,如“一夜北风紧”、“三五中秋夕”等;作者写的最好的也是五言律诗,如黛玉咏大观园的《杏帘在望》。这种深受庾信影响的文学现象的出现,决不是用偶然可以解释的。

《红楼梦》不仅是创作于改朝换代初期的充满民族主义思想的作品,而且是创作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之“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杭州的作品。这一点在作者大量使用刘须溪“送春苦调”典故中亦可得到证实。当代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曾著《西湖与宋词》一文中指出:“民族志士的血泪作品,为宋词放出最后的光辉”,并举刘辰翁的《须溪词》为代表。刘辰翁的所有“送春苦调”,几乎都是通过联想杭州西湖而抒发怀念故国的情思,以西湖“送春”暗寓南宋亡国的。《红楼梦》何尝不是立足杭州“三生石畔”、以西湖“送春”暗寓明清兴亡更替的作品。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第九讲

后一篇:《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第十一讲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第九讲

    后一篇 >《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第十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