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说说古人“环保观”:孔子爱惜鱼类选择垂钓

说说古人“环保观”:孔子爱惜鱼类选择垂钓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06 09:3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遥想古代,自然环境比现在好得多,野生动物也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但古贤们却也知道保护环境、怜爱动物,想起来直令今人汗颜。

    两千年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杰出的“环保主义者”。孔子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是“仁”,他大力提倡“仁者爱人”,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包括对待动物的态度上。《论语?述而》里有“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的记载,说孔子不拉大网捕鱼,宁愿钓鱼;虽然也射鸟,却放过归巢的鸟。这段故事反映出孔子的“环保观”。用网捕鱼自然收获更多,孔子因为爱惜鱼类宁愿采取垂钓的方式;鸟归巢了,牠们要哺育幼小的雏鸟,想到此孔子就不忍射鸟了。

    孔子生活的年代,尚无“杀生”、“放生”之类的佛教教义,更无现代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主张与理念。但他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态度,却很超前,很有现代环保主义和动物福利主义的味道。这与道家提倡的“物极必反”、“轻物重生”和“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环保观”,可谓如出一辙了,凸显了孔子的睿智与先见。先秦时期问世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其“释天”一文中道:“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大意为:春天是禽兽繁殖的季节,要对野兽的数量进行搜索和统计,可有计划地猎取未怀胎的禽兽;春秋两季是农作物生长、获取的季节,要猎杀践踏庄稼的禽兽;冬天万物休眠,可进行围猎。这反映古人朴素的环保观,是在保持一定的自然平衡的状态下对动物进行猎取和保护。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政府未能关心环保。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一段描述,颇令人感动。说唐天宝年间福州漳浦有个叫勤自励的“愤青”,擅长打猎,还爱寻衅滋事,被他射杀的老虎已有不少。某日他又率几个弟兄上山打虎,半路遇着一位黄衣老者,老人道:“虎乃百兽王,本无害人心,你如此滥杀无辜,将来必为虎害!”勤自励闻言猛醒,当即折箭盟誓,从此不再杀虎,只狩猎小动物。某日狩猎归来,见一只老虎被困陷阱,悲鸣不已。勤自励顿生恻隐之心,趁主人不在,解开绳索救出老虎放归山林。为补偿猎户的损失,又将自己打来的小猎物放入陷阱,空手回家了。那位“黄衣老者”堪称环保先锋矣!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马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