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恋爱技巧 > 重庆一火锅店上《舌尖2》爆红 发现商标已被注册

重庆一火锅店上《舌尖2》爆红 发现商标已被注册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11 21:1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11月27日,“晓宇火锅”的老板张平决定,给他的火锅店正式启用注册的新名字“渝味晓宇”火锅。 重庆晨报记者胡杰摄

在《舌尖2》上张平炒火锅料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陆家嘴地铁站,“张大爷挂面”的广告上,“张大爷”露出缺牙的嘴,笑着。

    原标题:晓宇火锅改名 很曲折,也很无奈

    《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张大爷一家以三年600万元包销的出让金,把手艺变成了银子,位列“舌尖造富榜”第一。上周,到上海考察开店的张平钻出陆家嘴地铁站,在这张广告前站了好一阵子——他和“张大爷”一样,都是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草根人物,他和妻子一起,在节目里面露出了“舌尖式的笑容”,定格于观众记忆。

    张平是重庆晓宇火锅的店主,晓宇作为重庆火锅的代表,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露脸,让重庆人解开了“舌尖上”缺了重庆火锅的心结。

    《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张平有了在任何城市开店的底气,但在成都、昆明和重庆等地,多家“晓宇火锅”已出现,这让他头疼不已。最后他才发现,“晓宇”已经被别人注册了。

    着急、愤怒、努力、无奈……张平最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火锅店更名。

    昨天,“渝味晓宇火锅”的招牌取代了过去“晓宇火锅”的招牌。这回,张平把自己的头像印在了牌匾上。

    舌尖上的剧组来了

    看中他草根的本质

    当电车售票员,下岗,开麻辣烫,开火锅店,当北漂,继续开火锅店,他的经历和张平这个名字一样普通

    重庆晨报深度报道记者凃源报道

    张平,就像这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名字,曾是402路电车的售票员,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拉扯四个孩子长大极其艰辛,他只读了个初中,经人介绍,17年前和在枇杷山开小卖部的熊孝禹恋爱,结婚,而后下岗,以妻子名字的谐音,在枇杷山居民楼下开了“晓宇”麻辣烫。

    在小天鹅火锅学艺后,张平把麻辣烫变为火锅,此后的十年,他和老婆靠着这家夫妻档,过着平淡生活,生意不好,月盈利仅千多元,夫妻二人吃住就在火锅店内,经济窘迫得孩子都不敢要。高达千度的近视,让他多次想转行都失败了。2008年,他决定一搏,把火锅店卖给了个收破烂的,和人到北京开了家火锅店,半年时间,水土不服,关门。坚持11年,到头来两手空空。张平找老丈人借钱,把枇杷山的小店又买了回来,用最好的花椒海椒,从头做了一锅味道和原来完全不同的晓宇火锅,“以前花椒用差了,尾子是苦的,这次我就彻底变个味儿。”

    重庆人找美食,有个怪癖——只要味道好,店越破旧,地方越不好找,越要排队等位子,越火。重新在枇杷山正街开的晓宇火锅忽然就火了,这是张平完全没想到的——这里车不好停,店堂就是几间老居民屋,要吃得等位子,用餐环境不好,但随时都有衣着光鲜的人开着豪车来吃。张平给记者看了一堆手机照片,都是名人,不过几乎每个名人他都不认识。

    《舌尖2》看中晓宇,很偶然:有位顾客是导演陈硕的朋友,陈硕找重庆火锅里最草根的火锅的线索,最终选中了朴实的张平。“说实话,我每天都忙得没时间看电视,不晓得《舌尖上的中国》是啥子,当时再出名的电视我都不晓得。”张平说,他很佩服这个剧组每个镜头要拍那么久的时间,“他们和我炒作料一样认真。”

    生意好得超出预料

    怕影响老邻居不敢多接客

    老婆坚持每天到菜市场选素菜,自己在台球室角落谈合作加盟,夫妻俩都还没习惯规模化的企业经营

    《舌尖2》“相逢”这集今年5月26日播出。重庆火锅的食材与蕴含的文化,都围绕这家小店和张平本人展开,晓宇火锅这个草根的、蛰居于老居民区底楼的老火锅,翻滚的红汤把上亿观众看得流口水。

    上了《舌尖2》,食客爆发式地增长,张平才知道这个节目影响力确实大。

    已经把底楼三家居民屋打通的晓宇火锅枇杷山总店,35张桌子,“大家好像就喜欢环境差一点的总店,5月27日人多得晚上关不到门,我怕把楼上老邻居影响到了,有的客都不敢接。以前我都是随便穿个汗衫在店里面忙。现在要合影的人太多了,我觉得还是要有个形象,买了几件新衣服,反而觉得下厨房有点碍手碍脚的。”店出名了,打电话找张平合作的人暴增,“电话多得座机都被打坏了,那几天我的手机每天接陌生人电话百多个,远到嘉峪关的、哈尔滨的,还有广州的深圳的。”

    张平很不善言辞,老婆更内向,现实推着他“主外”,老婆则坚持每天亲自到附近菜市场去为总店选素菜。“想给我们供菜的人排长队,但是这么多年她习惯了自己去买素菜,自己选的放心。”夫妻俩都还没习惯规模化的企业经营,张平忙累了经常是回家倒头就睡。面对不缺钱的意向合作者,张平甚至没有间办公室能和上门者说话,只有找洋河店楼上的台球室一角谈事。

    晓宇火锅火了,店旁边唯一的车库涨价了,连挨着晓宇火锅店卖凉糕,5块钱一碗,一晚上也要卖80来碗,月收入都可能超白领。张平今年坐的飞机,比此前坐飞机次数总和还要多,全是飞到这个城市那个城市去谈合作。张平发现,这商海远比炒一锅火锅底料复杂太多,陡然“出名”可能赚钱,也可能很快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小店击溃。

    本以为被假冒了

    却发现自己注册不了“晓宇”

    晓宇火锅、重庆渝味晓宇火锅、晓宇滴火锅、蜀渝晓宇老火锅,看着这些“晓宇系”店名,心烦不已,又无计可施

    随着店面红火起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商业知识完全不够用了,去年9月报读了某大学的MBA,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起来云里雾里的”。

    理解不了高深的理论,张平想到自己作为个体户,首先得有个商标。就像重庆很多知名的以姓为店名的“某火锅”一样,最初的发展是没有商标的,能否注册根本没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