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office恋情 > 人间至爱是亲情(2)

人间至爱是亲情(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8 07:15 编辑: 网络 查看: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焕彰先生的童话诗代表作之一《小猫走路没有声音》,这篇童话诗写的也是亲情,不过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的。小猫走路没有声音,这是所有孩子都懂得的一个常识。可是,为什么小猫走路会没有声音呢?经过诗人的想象,原来,小猫穿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这首童话诗既是“写实”的,同时也是依靠美好的想象来完成的。读者通过诗人的想象与虚构,足以感到了一种真、善、美的力量。细心的小读者还可以体会到,小猫在这个世界上这么轻轻地、骄傲地和幸福地走路,原来是因为有了妈妈无私的爱,有了妈妈的细腻的呵护。小猫走路没有声音,还体现着小猫对来自妈妈的那份温暖、无私的母爱的珍惜与感恩。

  当然,这份温暖、无声的母爱,这种对妈妈珍贵的赠与的爱惜与感激,首先来自诗人心中对人类、对所有生命的温暖的亲子之情的理解、敬畏与感念。

  亲情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来自父爱。

  我们常说,母爱是圣洁和伟大的。其实,来自父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且它往往比母爱又多了一些智慧、诙谐、宽宏大量和幽默。好父亲和好母亲一样,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一位教育家就说过:“一位好父亲胜过一百位好老师。”

  中国有句俗语:“多年父子成兄弟”。

  有谁体会过做父亲的感情吗?那种感情会从他的目光里、谈话里和行动举止中流露出来,默默的,隐忍的。父亲往往从孩子的窗前默默地走过,有一种也许忽略不计的目光。对于儿女的父爱,是和血液一起在血管里奔流,在心脏里跳动,遍布每根神经,充满身体各个部位。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和最好的,可是,一个好父亲,会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无论怎样,对生活都要充满信心,对世界都要充满热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自清写的《背影》里面的那位父亲,隐忍地、默默地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

  鲁迅先生有一首诗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正的豪杰有温柔、细腻的一面,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怜惜之情。后来的很多回忆文章写道:鲁迅先生有了儿子海婴之后,真的变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当海婴还小的时候,许多文坛朋友常常在他家里聚谈到深夜。每当这时,他总会悄悄地关掉炽亮的电灯而点起蜡烛。他说,孩子要睡觉时最怕光的,我们不能影响他。他在写给友人的书信里,也总不忘附带记上几笔海婴的成长痕迹,一腔拳拳的慈父之心令人感动,真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台湾的诗人詹冰的幽默诗《小蜈蚣》:

  小蜈蚣说:

  “爸爸,新年快到了,我要买新鞋子。”

  蜈蚣爸爸说:

  “你要我的老命是不是?”

  这个童话诗看上去很幽默,但是写出了父爱的心情。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跟父亲提出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承受的能力。父母爱孩子是毫无疑问的。孩子也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和苦衷。现代的年轻人中,有一个群体叫“啃老族”。当代年轻人不应该提出超过父母承受力的过分要求,使父母为难。不然则真如老蜈蚣所叹息的那样:你要我们的老命是不是?

  也有些父爱是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中的,现代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对孩子的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叶老的一个儿子叶至诚先生在回忆父亲这样几件小事:有一次,他让至诚递给他一支笔,至诚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他说:“递一件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过来,倘若没有笔帽,还可能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这些很平常的话,至诚牢牢地记在心里,直到如今,他说他每递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头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他还非常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当母亲还在世时,亲自为老母亲梳头捶背。他的这些细节,直接教育了后代……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被一些著名的作家亲切地赞誉为“叶家风范”。

  还有,现代文学家丰子恺先生很多漫画和散文写的都是拳拳的父爱——对子女成长的关爱。正如丰子恺的一副题为《兼母之父》的漫画里画的那样,对儿童体贴入微的爱。丰子恺有句话: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和丰子恺先生一样的还有傅雷先生,《傅雷家书》就是一部关于父爱的教科书,他对子女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指导超过了很多一般意义上的父爱。他的儿子写了很多的著作感念自己的父亲。傅雷在《傅雷家书》中经常检讨自己在教育子女中的错误行为。

  三、含饴弄孙话亲情

  现在的三代同堂、四世同堂之家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说,隔代养育的机会甚至超过了父母养育的时间。一个小孩子,同时会有至少四位老人围绕在身边。隔代养育有好的一面:细心、耐心、有养育经验,呵护备至,“无缝覆盖”……但是隔代养育也容易出现亲情盲点:过分溺爱,教育观念和方法老套失效,小孩子性格得不到全面拓展……

  现代文学家巴金先生在晚年写的《随想录》,书里面用了很大的篇幅写了他的孙女小端端的成长记录。文章写到关于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表现了他对80年代的儿童生活和儿童教育方法等现象的忧虑和希望。他对孩子课外作业多、负担重、考试多等问题非常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