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独家】专访《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编辑组成员鲁静

【独家】专访《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编辑组成员鲁静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3-20 12:1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1990年3月3日,朱镕基考察上海市嘉定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值得终生记忆和珍视的经历

专访《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编辑组成员鲁静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3年23期 记者/孙杨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的新书《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出版前夕,《凤凰周刊》成功邀请到该书编辑组成员鲁静女士,接受独家专访。

作为朱镕基退休后三部作品编纂工作的全程参与者,在近100分钟的谈话中,鲁静女士详细解读了新书内容、亮点,揭秘该书编辑过程及出版前后的艰辛,并动情回忆了她本人参与编纂三部作品的6年间,与朱镕基本人及其身边工作人员接触、共事的点滴。

鲁静,人民出版社马列编辑二部(重大项目部)主任,副编审,历史学博士,朱镕基作品编辑组成员,全程参与《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讲话实录》《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三书的编辑出版。

三部作品一脉相承

记者:能说说6年来,朱镕基总理三部作品的出版历程吗?

鲁静:我是2007年11月借调到编辑组工作的。编辑组的主要任务是在图书正式编辑出版前的文稿整理、挑选、核实等编辑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一系列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组担当了作者——朱镕基总理——助手的重要角色。编辑组由首长秘书、有关方面专家和我们人民出版社两名编辑组成。

朱总理系列著作的出版,是一项持续、连贯、一脉相承的工程。自2003年他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身边的秘书和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始着手收集他全部工作历程中的讲话、文章等资料;同时,将朱总理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影音资料转录为文字。然后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朱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前期的辛苦工作,为日后系列著作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些材料,编辑组工作才得以从容、有序、顺利的开展。

之所以第一本书选择出版《朱镕基答记者问》,是经过考虑的。编辑组成立起初,对于先出哪一本后出哪一本,并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规划。面对浩如烟海、堆积成山的材料,面对一位经历如此丰富、贡献如此巨大的共和国总理,如何选好切入点,是摆在编辑组面前的第一道难题。1998年3月朱镕基正式当选为国务院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与记者之间的精彩答问,其语言之犀利、情感之真挚,给中国给世界各国听众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后,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发言更是精彩不断。编辑组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征得朱镕基总理本人同意后,将《答记者问》作为朱镕基系列著作的第一本奉献给广大读者。

一套共四册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是编辑组工程最浩大的一次选文。朱镕基同志在国务院担任副总理、总理前后共12年,汇总的资料达1500万字。经过反复权衡取舍,最终选出123万字成书。

2011年9月,《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后,反响非常热烈。当时,就有很多朱镕基总理的老朋友、老同事以及读者提出,希望再出一本收录朱镕基在上海工作时讲话的书。于是,从当年年底开始,《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这本新书就正式开始运作。

实际上,这三本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本上体现了朱镕基总理政治生涯的传承,从中我们不仅能够读到朱镕基总理治国理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更能够体会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进程。

内容编排体现朱镕基思想变化历程

记者:能否为读者介绍新书内容的一些亮点?

鲁静:这本书亮点很多。阅读时你会发现,朱镕基同志在总理任内引起轰动的讲话,其中很多思想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影子,与他当年在上海所讲的都是一脉相承的。从中可以清晰地把握朱总理治国理念、从政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

譬如,有关浦东开发的讲话。对上海乃至全国都影响深远的浦东开发,是朱镕基任职上海期间正式启动的。从书中收录的几篇相关讲话中可以看到,朱镕基如何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以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等指导下,承上启下打开浦东开发局面的。

再如,与民生有关的讲话。朱镕基到上海任职以后,首先把着眼点放在关注民生上。他主要抓了三件事,一个是“菜篮子”工程;一个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个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以狠抓“菜篮子”工程为例,朱镕基在谈到把解决市民的副食品供应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时,事先向李瑞环同志请教了两次,又请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出面主持制定改革方案,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从抓好副食品生产基地所需设备的生产、改进副食品的供应体制、抓好副食品的加工和储藏几个方面一步步规划,布置实施,处处体现出改革和求实的精神。朱镕基对民生关注的程度,令人感动不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市委的绝大多数干部家中还都没有独立洗澡的条件;你很难想象,作为一市之长,他可以细致到亲自考虑解决市民的用气、用煤问题,经常为此急得睡不着觉。

朱镕基刚到上海就职的时候,正是上海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是财政滑坡,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设欠债太多。而那个时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阶段,朱镕基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1200多万上海党政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齐心协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等,这自然也是本书的亮点。

对上海人来说,朱镕基是个外乡人。所以从讲话中可以发现,他从来不用领导居高临下的口气和上海市民沟通,而是用非常谦虚、低调的方式,让人感觉他时时刻刻把自己当做一个上海人,完全融进了上海。例如,他经常说“我们上海人如何如何”这样的话。

本书的重头戏还包括朱镕基有关金融、股票、证券方面的讲话,反映了他在推动金融业开放与发展方面的举措。1990年12月19日,中国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这也是在他任内成立的。

再有就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可以说,上海的很多城市建设是在朱镕基任职期间推进和完成的。他对城市垃圾处理、交通与街道秩序,以及出租车、宾馆、商店等服务都亲自过问,并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提倡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上海国际化城市的形象。

读完此书,不难发现,朱镕基从来不是站在某一个点上考虑问题,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每一项工作。这一点对于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开展工作,甚至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为人做事,都是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记者:对读者阅读有哪些建议?

鲁静:本书没有前言和后记,除了在开篇附上一篇编辑说明,对本书内容进行概述,正文全部收入的都是朱镕基同志的讲话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