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生活常识 > 西瓜

西瓜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2 07:2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西瓜[1] ,(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原产于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时期引入中土。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在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辛追夫人的胃里发现西瓜子这可能推翻以前的结论)。
我国南北皆有西瓜栽培,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植株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由3个心皮具有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为发达的胎座。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白瓤。西瓜性寒,味甘甜;它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有助于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服,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皮还可以做菜、入药等。
世界上最小的西瓜产于南美洲,学名“佩普基诺”,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高档水果,外表与普通西瓜无异,3厘米长、直径2厘米。外皮柔滑细嫩,内瓤为青绿色。
西瓜主根系,主根深度在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30cm的根层内,根纤细易断,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茎直立,4~5节间后伸长,5~6叶后匍匐生长,分枝性强,可形成3~4级侧枝。叶互生,有深裂、浅裂和全缘。雌雄异花同株,主茎第3~5节现雄花,5~7节有雌花,果肉有乳白、淡黄、深黄、淡红、大红等色。种子千粒重大籽类型100~150g、中籽类型40~60g、小籽类型20~25g、子瓜类型145~200g。味甘,性寒,无毒。开花盛期可出现少数两性花。花冠黄色。子房下位,侧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虫媒花,花清晨开放下午闭合;果实有圆球、卵形、椭圆球、圆筒形等。果面平滑或具棱沟,表皮绿白、绿、深绿、墨绿、黑色,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肉乳白、淡黄、深黄、淡红、大红等色。喜强光、耐旱、适宜砂质土壤处栽种。
 
温度
 
西瓜的生长发育需较高的温度,耐热而不耐低温,生长的适宜温度18~32℃,并要求一定温差,营养生长适应较低的温度,结实及果实发育则需要较高的温度。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5~30℃,实际上不
 
妨碍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0~25℃。35℃以上的高温引起裂壳,降低发芽率和发芽势;温度高可加速发芽,但胚轴伸长。新收的种子发芽率较低,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较窄,在30℃才能发芽。贮藏一段时间后,在20~25℃也能顺利发芽。西瓜根系生长温度较高,适宜的土温28~32℃,下限温度10℃,根系停止生长温度8~10℃,而根毛停止发生的温度为13~14℃。较低的温度有利于雌花的分化,提早雌花的出现,增加雌花的比例,而在夏季22~25℃以上,15节以内不发生雌花。花蕾的发育无论雄花还是雌花需较高的温度,在10℃需28天,而在12℃则需20天左右。西瓜花粉萌发的适温为25℃,最低日平均温度20~21℃。授粉受精过程需较高温度,以30℃为宜。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日照、适宜的湿度,对于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受精胚数目都是有利于的;反之,低温、弱光则有一定影响,并导致不育胚增加。西瓜果实发育需较高的温度,结果期的温度低限为15。在低温条件下发育的果实呈扁圆形,出现果肩和棱角,皮厚空心,含糖量低下,严重影响商品品质。西瓜原产非洲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日间在25~30℃同化作用旺盛,甚至在40℃高温下仍有一定的同化效能。而较低的夜温有利于同化产物的运输和降低呼吸对养分的消耗,从而提高了果实的含糖量,改善了品质。夏季地表温度达40℃以上,西瓜仍可安全越夏,叶面温度33~36℃,较其它瓜类作物为低,这可能与西瓜叶片蒸腾量大有关。西瓜的耐热性还表现在种子耐高温,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种子干热处理,加速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杀死种子携带的枯萎病病源,钝化病毒等,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西瓜耐热性与土壤水分条件有关,如土壤含水量低,根系吸收和叶面蒸腾受到限制,叶片温度进一步提高,叶片凋萎并难以恢复,叶片蛋白质凝固而导致焦枯。有资料表明西瓜蛋白质凝固温度为60℃。[4] 
水分
 
西瓜对水分条件要求决定于根的吸收能力与地上部的蒸腾强度。
1、根系分布与吸收。西瓜拥有既深且广的根系,可以吸收利用较大范围和土壤深层的水分,属旱生作物特性。根系的吸水极强,据专家测定,种子萌发时胚根的吸水力达1023kPa。根压力大,一株饲料西瓜3小时溢泌的伤流量为70ml。根压最大的是旱生条件下的西瓜,其吸水率和耐旱性较湿润或灌溉地区品种为强。西瓜苗期的凋萎系数为8.1%,开花结果期为9.9%,较玉米等旱生作物为低,说明西瓜根系能更好地利用土壤水分。因而,在山旱区种植西瓜是最好的选择。
2、叶面蒸腾与水分。西瓜的叶面积较大,具茸毛,叶片深裂,蒸腾量较大。据专家在7月上旬测定白天各时蒸腾强度指出:白天平均蒸腾强度为147.7g/(m2·小时),一天中的变化是清晨最低,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增强,至10时达最高峰,其后急剧下降,傍晚时维持较低水平。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西瓜叶片蒸腾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专家测定,在灌溉地蒸腾量为363g/(m2·小时),而在旱地条件下为1500/(m2·小时),高温和干燥增加叶面水分蒸腾强度。
3、适宜的水分条件。包括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据专家试验,田间持水量在60~80%最经济,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苗期为65%,伸蔓期70%,而果实膨大期为75%,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果实膨大,最终导致减产。西瓜要求空气干燥,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空气潮湿则生长瘦弱,坐果率低,品质差,更重要的是诱发病害。综上所述西瓜适宜的水分条件是较低的空气湿度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生长期间的降水量与当年雨日数、温度和光照条件有直接关系。西瓜产量与当年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4、生育期与水分条件。根据有关资料,西瓜的耗水量因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耗水量最大的时期是营养生长旺盛期和果实的膨大期。据此认为这是西瓜对水分要求的“临界期”。此期如水分不足,将导致严重抑制生长或影响果实膨大,降低产量。西瓜一生中对水分的要求,有两个敏感时期:一是坐果节位雌花开放前后,此时如水分不足,子房很小,影响坐果,或由于缺水和空气湿度低,影响花粉萌发,均导致结果不良;二是果实膨大期,若此期缺水,则果形小,严重影响产量。果实膨大前期缺水,果形扁圆;膨瓜期供水不均匀,则容易引起裂果或果实畸形。西瓜的丰产和稳产,田间土壤持水量不应低于70%。在营养体旺盛生长和果实膨大期缺水,将明显降低产量。但是不同的品种对水分的反应是不同的。一些品种水分多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而另一些品种水分足时,显著增加产量而对果实的化学组成的变化不大。至于水分过足与西瓜品质的关系是所有的品种水分充足,降低了干物质、糖分的含量,多数的品种则增加了维生素C的含量。
土壤
 
适宜沙质土壤,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不易积水的沙壤土最佳。适宜土壤为pH5.5-8.0,过酸、过碱的土壤都需改良后再进行西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