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生活常识 > 让孩子体会生活的乐趣(二)

让孩子体会生活的乐趣(二)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4 09:25 编辑: 网络 查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中心 >> 幼儿研究 >> 正文

让孩子体会生活的乐趣(二)——幼儿园文明礼仪启蒙教育初探 2008-10-07 08:15:20 来源:网络 人气数:1 评论0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环境是老师”。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
他在《家庭教育》一书中,特别强调环境对幼儿的刺激,他认为“环境包括物的环境和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教师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支配他们的模仿。”幼儿园和家庭里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相互关系,对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有很大作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
    因此,幼儿园开学时的室内外环境就是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而创设的,墙上那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待客的小白兔,那彬彬有礼的一群小鸡,那助人为乐的小花猫等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同时,要求幼儿回家寻找有关礼貌行为的画报、图片、图书等,在教室布置“有礼貌的好宝宝”专栏。幼儿园还把每周礼貌教育对幼儿和家长的具体要求印发给家长,让家长根据要求创设与之适应的家庭环境,是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心态环境中健康成长,充分感知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些环境无时不在自发、广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制约着幼儿。
    幼儿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生动的榜样,活动的范例,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并留下深刻地印象。年幼的孩子刚刚接触社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社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都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往往使孩子们难分辨是非,幼儿就利用各种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向家长推荐有关礼貌教育的故事、幻灯片、动画片等,让孩子在讲讲、看看、玩玩等亲子活动中感受其角色的形象、语言、行为,树立学习的榜样,既使幼儿感到亲切又愿意模仿,能充分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天到园主动向同事、家长问早,接待家长和来客宾至如归、礼貌热情,说话态度谦逊,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同幼儿一起用餐时,注意保持地面、桌面的整洁,不挑食,不随意浪费。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再次,幼儿园利用接送幼儿的机会与家长交流,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作表率,能经常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观察人们是怎样礼貌交往的,让幼儿直接深入地体会生活,在生活的榜样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
 
二、注重行为训练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记
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幼儿感受到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好娃娃》、《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歌曲的表演,巩固礼貌用语,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活动《小羊过桥》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善于关心别人;活动《小小建筑师》使幼儿学习遵循集体生活时的要求和同伴一起合作,体现出合作的快乐等。
    此外,为了配合教学,还组建了“苗苗礼仪队”,每周各班轮流挑选部分幼儿,身穿统一服装,胸配礼仪稠带,站于校门口,热情主动向家长、幼儿问早问好。这不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一次宣传,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又如小二班的老师为了让幼儿养成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的习惯,针对幼儿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一张行为评比表,记录幼儿每周行为表现。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幼儿由一开始的难为情到不时忘记变成能形成习惯。每天自觉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问好,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家里,我们要求家长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通过“客人到我家”、“学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题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了简单的社交礼仪,习得了礼仪行为。
    为了把礼仪教育有条不紊地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指定了系列化的礼仪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幼儿实施了有计划的礼仪教育,以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指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
我园在开展系列化礼仪教育活动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三、融于日常生活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
凡事缺乏坚持性,为使礼仪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老师和家长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餐点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坚持常规要求贯彻始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
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最幼儿进行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
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工作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活动规则、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如开学初,有许多孩子进餐和午睡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爱讲话、东张西望、吃得很慢、挑食。老师的提醒也无济于事。为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幼儿讨论得非常起劲,吃饭吃得很认真,不看呆、不讲话、不挑食、桌面整洁都被幼儿列为标准。好习惯就在孩子们的相互竞争中养成了。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午睡时不妨碍他人,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礼仪教育是伴随着幼儿终身的一项非常细致而长久的工作,在幼儿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榜样为落脚点,通过环境创设,树立榜样,把幼儿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指导幼儿的礼貌行为,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让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从而习得了初步的礼仪规范,初步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今后家庭、社会、学校还必须不断督促、引导,使孩子的礼仪习惯日趋稳定,从而自学遵守道德规范。
礼仪教育的实施需要引导、启发和感染,需要教育和环境形成合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孩子都培养起善良、正直、诚信、宽容、谦逊、合作等品质,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