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徐祖哲谈中国早期计算机研究与开发(3)

徐祖哲谈中国早期计算机研究与开发(3)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9-22 16:5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我们要呼吁把历史弥补起来

【主持人】
那您认为整理和收集这些资料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徐祖哲】
整理资料的意义是这样的,我们这些科学家在1952年,包括华先生、吴几康先生、闵乃大先生,他们已经意识到,第一,这是一场技术革命,发展是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第二,计算机区别于以前的任何发明,以前的发明是替代人的体力劳动,或者代替四肢的延伸,当时就意识到计算机是能够减轻人的脑力劳动,能够参与和代替,还有减轻脑力劳动。而经过四十多年,到了1997年,咱们软件业大发展的时候,当时科委主任宋建在这次会议上又重申,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计算机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这经过了45年,我们迈出了这一大步。我们要想为什么这些大师,这些科学家当时能意识到这一点,美国人做计算机的时候钢产量是八千万吨,而我们做计算机的时候钢产量才四百万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知道计算机,你搞科学可以,已经很艰难了,但是你要搞产业,我们有钢吗?因为当时全国的注意力都在炼钢、机床、汽车、拖拉机、铁路、发电,都是要用钢的。你没有精力,国家也没有那么多钱,而且我们能够决策,而且成功做起来了。我认为很重大的一个贡献是什么呢?计算机是为“两弹一星”服务,但是从计算机开始的第一年就为国民经济作出重大的贡献,这点常被忽略了。1959年十大建筑,北京火车站拱形的房顶当年就是计算机做的计算。还有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决战萨尔图,当时决定向两个方向,是向北还是向东发展,就是用计算机来计算的,而著名的这些大师,慈云桂先生,刚才说的软件所的徐献瑜先生,还有杨芙清院士,很多专家都到大庆多次讨论过怎么使用计算机。我们讲出每一件事情,都是这些大师做了很多决策,特别是数学模型。刚才讲的闵先生,虽然他是通信专家,但是他的数学,在数学分析上特别在于误差计算上是在国际有名的,所以正因为有了这些大师和科学家,我们计算机很快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到现在已经离不开了。

【主持人】
我们知道中国计算机发展是比较早的,也是比较迅速的,您认为在计算机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徐祖哲】
发展计算机,我刚才说了一个重大决策,就是周恩来亲自做的决策,一个决策是这次技术革命要往前跳变,另一个决策是我们要依靠自己人。当时苏联有一个和中国的友好黄金时期,苏联提出来是在莫斯科,在苏联,帮助中国人做计算机,当时张效祥院士这些人就提出我们可以接受,也离不开苏联人帮助,但是我们要在中国,在北京自己做,这样我们做的第一台计算机之后,我们整个工业和科研体系就完成了。在北京酒仙桥738厂,1958年8月1日正式地宣布我们有了可以运行的计算机,1959年当时的电子管大型计算机模型参加了天安门国庆十周年游行,通过当时的新闻记录电影、新闻简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有了计算机,一直到后来我们有了晶体管计算机,有了集成电路计算机,到现在有了曙光、银河这些超级计算机。另外经过我们统计,在1965年9月,我们中国各个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入学生已经将近6000多人,我们当年已经培养了上千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另外我们还有训练班,四期训练班培养了将近八百人,也就是我们计算机的“黄埔军校”,这些人为计算机在全面,为改革开放以后全面普及推广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以前的历史原因,我们到2000年写电子志的时候还提出方针,叫做“写史不写人”,写机器不写人的经历,这样就把历史的东西都丢掉了,所以现在我们呼吁要尽快弥补,不光要把历史弥补起来,还要呼吁中国要早日制订计算机博物馆建设规划。

【主持人】
非常感谢徐先生今天光临我们的光明讲坛,我们也了解了很多计算机的一些历史和重要人物。
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在享用计算机科技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铭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业先驱,他们的艰辛与奉献应当永存。感谢收看本期《光明讲坛》,我们下期再见。


访谈主持人:王莉
摄像:刘炼  
导播:祁鹏宇
责任编辑:刘炼


相关访谈: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徐祖哲谈交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