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名家论格律诗词(2)

名家论格律诗词(2)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0-14 20:2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4)诗中蕴藏睿智、深邃的人生哲理。如“战地黄花分外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到长城非好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等,真是不胜枚举,难以尽摘。

(5)诗中洋溢拼搏、奋斗,进取向上的崇高美,给人以激励与必胜的信心。作者不论顺境、逆境,心情苍凉、沉郁,所写的诗都是如此,这是真正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必胜信心的写照。

纪鹏,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

载《党的文献》1997年第1期。

纪鹏,著名诗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

秦中吟:写诗是为了言人民之志,抒革命之情

当今自称诗人的人很多,多的是自我玩味,人云亦云,千人一腔,万人一调,依律写诗,按谱填词作曲,规格化、模式化地表现自我,少的是用自己的声音为人民歌唱。更有人“为赋诗词强说愁”,以虚情假意装扮自己、粉饰生活,或把生活描绘得一团漆黑。而金亭(指《中华诗词》主编杨金亭)先生这位早年投身革命的山东汉子,却不是为写诗而写诗,更不是为表现自我与谁一争高下而写诗。他写诗是为了“言志抒情”,言人民之志,抒革命之情。他的诗是他人生征途上情感历程的记录,有当年革命的和参加共和国建设的豪情,也有因历史的挫折与人民一样不幸的悲痛,但却不是伤心的哀号。纵是艰难困苦时刻,他的理想和信念也始终未曾动摇。他的诗是齐鲁雄风和京华雄风合力奏响的历史前进的昂扬足音,也是他胸膛豪放的心声。真诚是其基调,阳刚美是风格特征。

秦中吟《用自己的声音为人民歌唱的诗人

——读杨金亭先生的〈虎坊居诗草〉》

《中华诗词》2005年第九期

秦中吟,著名诗人,宁夏诗词学会会长 。

寇梦碧:

当前古典诗词写作的两大问题

他(指孙正刚)主张今日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写作,是不能离开考证工作的。大至历史背景,小至四声句读,都应实事求是地一一加以考订,在这个基础上,欣赏才不致误解古人,写作才不致背离词体。至于他个人的词作,严于守律,感情奔放,又能不为格律所缚。“肆心吐情志,脱口成宫商”,这是我三十年前对孙正刚兄的认识。

今天,以古典诗词为形式的文学作品应该怎样写?毛主席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律诗。”词当然也不例外。但最近报刊所载有些词作,平仄、押韵欠妥,甚至词调的字数、句式都不对,这就难说它是“词”;再,有的作者由于缺乏驾驭语言能力,把许多意思压缩在短短的几句话里,生硬堆垛,弄成隐晦费解。这是当前古典诗词写作的两大问题。

孙正刚《词学新探·寇跋》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

寇梦碧,津门词人,著名诗词家,曾任天津诗词学会主席。文革中,因给青年人讲词而皆锒铛入狱,刚放出狱后,又给青年人讲词。

杨金亭:

应引起旧体诗作者注意和学习的

收入这个选本中的一百一十多家……我之所以着眼于这一个“百家”……主要是因为他们以新文艺、新诗歌的艺术创造精神,给旧体诗这一古老的诗歌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他们把新诗言人民之志、抒时代之情的革命现实主义原则,贯穿于旧体诗的创作实践中,突破了旧体诗吟风弄月、赠答酬酢的狭小天地,赋予旧体诗以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二、他们从生活出发,选择富于表现力的口语,并化用至今尚活在人民生活中的古代文学词语作诗填词,摆脱了某些旧体诗死气沉沉的头巾气,使之具有了生动活泼的清新自然感。他们的诗词作品,风格不同,个性迥异,但是却有一个十分可贵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新:题材新,立意新,意境新,语言也新。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字,才给旧体诗创作带来了勃勃生机,给读者带来了一新耳目的新鲜感。这一点恰恰是应当引起另外一些旧体诗作者充分注意和认真学习的。

杨金亭《臧克家大师与中华诗词文化复兴》载2005年《中华诗词》第二期)

陈广斌:不拘一格创辉煌

中华诗词源流长

诗经离骚开精章

李杜唐诗千古传

苏柳宋词万口唱

浪漫现实相辉映

豪放婉约皆酣畅

我辈放胆抒胸臆

不拘一格创辉煌

(《内蒙古诗词》2004年第一期)

陈广斌,男,汉族,生于1943年10月,山西洪洞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诗协会理事。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兼《内蒙古作家》报常务副主编。多年来从事编辑工作,以创作诗歌、评论为主。《牧羊海》被译为英文介绍到国外;《用符号写成的诗》获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文学奖;《雪羔》获内蒙古自治区“索龙嘎”文学奖。其名录已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家名人》。

公木:诗新必源于时代、风气的新

诗的新必源于时代的新、风气的新,也就是新的经济和政治、新的社会基础和人民生活,这就是所谓源。源者,就是说,表现现实的新风格新方法,虽然总是和以前的诸形式相联系着,但它主要的不是由于艺术形式本身固有的辩证法而发生的,每一种新风格,新方法的发生,都有其社会历史的必然性,是从现实生活里面来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如果没有前人作品流传下来,没有流,也是难于汇为长江大河的。

公木《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二期

顾 浩:

诗只有与人民共鸣,才有生命力

别人看不懂,自己也说不清的诗,不登;一看就是非诗、伪诗的,不登。诗要反映生活,振奋精神。诗只有与人民共鸣,才有生命力;诗应该是时代的回声,才有震撼力。

《扬子江》诗刊1999年第2期:

《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对〈文学报〉记者畅谈——为什么创办〈扬子江〉诗刊》

顾浩, 1958年毕业。曾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现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扬子江》诗刊顾问。

臧克家:

社会主义时代的旧体诗要求强音!

社会主义时代的旧体诗要求强音!个人没有强音,就只能“同能”而不能“独秀”;时代无强音,就难以称雄于一世。社会主义时代,要有与他相称的社会主义的旧体诗。

(《臧克家全集》第10卷)

林庚:格律诗的新意表现给读者新鲜的感觉

要比诗新不新,不在于形式,新的内容,而是给读者的感觉要新。

唐诗为什么好?就是因为唐诗直到现在都还能使我们读来感到新鲜。……唐诗能经得住时间的冲洗,恰恰就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东西。我把它称为“新鲜的认识感”,这其实就是艺术语言不同于概念的地方。

林庚:《访谈录》,《文艺研究》2003年第4期,

参见《中华诗词》2005年第四期37页《话说“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