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易凯资本CEO王冉:下一个十年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如同过去15年的互(2)

易凯资本CEO王冉:下一个十年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如同过去15年的互(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4 07:3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王冉认为,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是所有健康管理的终极目标。除了意外事故,这个世界上99%的死亡,都是由于没有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信息而造成的;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生命健康的自我管理进行预防、预警和早期救治。通过完善的自我健康管理,配合医疗行业的新技术、新药品和新器械,未来人类的平均寿命一定会得到“有意义的延长”。

医疗检测企业的发展为早期发现和网络问诊提供了支持。这些企业目前大多为传统医院进行服务,其多种化验检测水平已可以代表行业较高水平。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些企业有意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推进,患者可在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直接进行检测,各类结果数据均可可获得传统医疗机构的认可。

当具备权威性的第三方检测业务与移动医疗结合,一些重要的变化将会产生:在传统的社交软件问诊环境下,由于没有面对面的接触,诊断过程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也是移动医疗最受诟病的不足之处。但具备认证条件的第三方诊断证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

在结合第三方检测业务对病人进行问诊之后,患者就诊的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原本需要在拥挤的医院进行的几个重要流程,在移动互联网终端被医生分流到其他机构,医院可将业务聚焦在务手术、处方药等核心业务上,经营效率获得提高。

在未来,绝大多数病人再也不用为了一点小病跑同仁和协和了。有些患者看病甚至不再需要去传统意义上的”医院“。

在今年的卫生工作会议上,分级诊疗成为了全年工作的重点内容,上述的这些大型医疗机构非核心职能,将有望全面向社会医疗机构进行疏导,甚至有可能将这些分工明确的专项医疗机构纳入到社保体系。作为信息的集散中心和病患交流的平台,移动医疗正是这场线下医疗体系重塑运动的核心力量。

不能没有你:医生仍是核心

无论互联网医疗如何发展,它或许永远都不会彻底取代线下医疗,所有的患者想要真正将病治好,终究还是要落地。

对此易凯内部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曾经在医疗行业浸淫20年的易凯资本健康产业组共同负责人王正云认为,医疗行业的特殊属性使其不会像其他传统行业那样,短时间内被改造甚至颠覆,它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毋庸置疑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会给这个行业带来质的变化。

这个特殊属性,很大一部分即指的医生在行业中难以取代的中心地位。在中国,几乎一切医疗产业的运转,都围绕着医生这个绝对核心展开。大医院医生一号难求,并且所有的问诊、手术、到患者的用药、理疗几乎都完全由医生掌握。

医生的数量和质量,甚至直接决定了医疗机构的品牌效应以及成长、扩张的速度。瑞尔齿科的创始人邹其芳认为,瑞尔齿科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除了资本的力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培养了一大批核心骨干医生团队。医生的水平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水平,最终决定了患者的就医选择,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

正因为医生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移动医疗领域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尽可能圈占稀缺的医生资源,通过为医生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以及从患者方面获利的机会,换取展开移动医疗服务的基础。

杏仁医生创始人马丁医生对《英才》记者表示,医生是主导移动医疗的真正立足点。通过参与到移动医疗中来,医生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医患交流、问诊以及随访工作,并且不受地域限制。而长期医患关系通过移动客户端建立起来之后,也可以增加医生的临床经验,并形成其患者积累和自我品牌的塑造。

这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事情,特别是职称、名望和收入相对薄弱的年轻医师,对于诊疗的移动互联网化兴趣较高。在拥有足够多的病患资源和品牌效应之后,医生甚至可以拥有部分调配医疗资源的能力。但是马丁同时认为,目前的这种移动医疗更多的是对传统医疗的信息服务支持,很难取代医疗机构的作用,真正的颠覆式模式还没有出现。

易凯资本健康医疗部负责人洪蔼琳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互联网医疗企业根本没有明晰的商业模式。现在这几年一些企业已经渐渐摸索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商业模式[目前没有人有盈利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围绕医生资源做文章,成为了现阶段创业企业的最优选择。目前相对较为明晰的商业模式如春雨医生、杏仁医生等企业都获得了数额较大的投资。

以医生为核心的移动医疗发展模式,可最快地实现医疗资源向互联网端迁移。虽然这更像是向传统医疗体系的一种妥协,但至少通过现在的医疗资源线上化,日后移动医疗颠覆式创新的坚实基础将被夯实。

除了医生之外,互联网在线下将改变什么

尽管改变不了医生的传统优势地位,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对线下医疗就无计可施。

在医生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医患黏性增强,具有品牌效应的医生将具备更加强大的病患资源掌控能力,乃至医疗资源的分配能力。

大型医院为代表的传统医疗机构就诊、治疗一直面临较大压力,病患分流的预期强烈。与此同时,而随着政策的放宽,社会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不少专业化较强的细分医疗机构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王冉告诉《英才》记者,在过去几十年间,传统医疗、医药流通都是高度管制的行业,被管制的行业自然发展较慢。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这一领域正在进行去管制化,行业市场化运转以后发展加速就成为必然。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加上现在技术的发展,已经让医疗这个行业的发展壁垒越来越少。

医疗检测企业的发展为互联网医疗的问诊提供了支持。这些企业目前大多为传统医院进行服务,其多种化验检测水平已可以代表行业较高水平。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些企业有意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推进,患者可在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直接进行检测,各类结果数据均可可获得传统医疗机构的认可。

当具备权威性的第三方检测业务与移动医疗结合,一些重要的变化将会产生:在传统的社交软件问诊环境下,由于没有面对面的接触,诊断过程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也是移动医疗最受诟病的不足之处。但具备认证条件的第三方诊断证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