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一场台风 让我们懂得更多……

一场台风 让我们懂得更多……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7 21:25 编辑: 网络 查看:

  一场灾难可以检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同样可以检验人的品质。

  在迎击无情的强台风“威马逊”面前,整个海南人民凝聚在一起,交出了一份令人动容的答卷。

  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默默温情。

  这一刻,海南人民没有被打倒,他们乐观的精神气质深入骨髓:“我们有乐观的精神,所以没有因台风而倒下。”

  海南没有倒下,因为这场台风让我们明白:我们可以紧紧相拥,我们可以相互依靠——哪怕是两个陌生人。

  □南国都市报记者  敖坤 田春宇实习生 杨若雪

  树倒 房倒

  人心没有倒

  台风能吹毁房屋,能拔起大树,甚至能掀起海浪,让土地成汪洋,良田成泽国。

  但是,台风无法战胜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情。

  站在倒塌的房屋前,看着一片废墟,翁田镇桃李村村民冯所旭不悲伤:“只要家人都没危险,苦日子迟早会熬过去的。村里人都很团结,毕竟大家越团结,越快开始新生活。”

  在危难时刻,村民团结一起,一村一颗心,一村就是一家人。正因为如此,没有村民会害怕:因为转身就是邻里,周围就是政府的扶持。

  在团结的人心、坚定的信念面前,任何困难皆可战胜。

  村里有些房子只是瓦片掉落,盖上油布就暂时还能住。乐观的村民不担心,“盖上油布,就能多一间可以住的房子,就有更多人有地方睡觉,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帮忙哩!”

  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有力气,他们有热情,清扫台风造成的灾害,“那只是时间问题。”

  住在城市的志愿者回来了,他们有思想,有理念。整理台风后的“战场”,他们有条不紊。

  他们带来了帐篷、带来了物资,带来了关爱。

  政府的救援来了,民政部门带来了食物、棉被,虽然不多,但却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社会各界的爱心来了,一车车大米、油、方便面被送到了受灾区,甚至还有榨菜、蚊香、花露水……能考虑到,大家都考虑到了。

  63岁的黄循豹夫妇,如今便睡在帐篷里,看着爱心人士送来的大米、油、方便面,露出了笑容……

  “帐篷白天热哩,晚上又冷,就怕下雨哦!”老人看似在诉苦,但话语之间,却一直咧着嘴开心地笑着。“我年纪都这么大啦,什么没见过?家里人都没事,这不很好嘛!”

  台风能摧毁房屋、能淹没良田,但她却无法战胜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在“爱心”面前,台风是那样柔弱无力。

  台风“威马逊”登陆翁田镇后的第一天,第一批救灾物资就运到了,送到了村民手中。还有志愿者,他们自发赶来,不计报酬,义务帮着救灾物资车开路、运送救灾物资。

  这是爱的接力,是爱的力量。

  翁田镇计生专干团副书记吴乾儒对于这一幕至今记得清楚,“当受灾群众拿到了物资,他们几乎流出了眼泪——这眼泪是温暖的,温暖人心……”

  “这样的温暖能够鼓舞人心,能够团结灾民,能够凝聚爱心。有了这些,还有什么困难无法战胜?!”吴乾儒语气坚定,“就在灾难发生时,这里就与全岛人民联系在了一起。”

  台风造成300多万海南人受灾,可900万海南同胞,还有更多善良的人,都成了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灾难面前互帮互助

  邻里关系突然亲切“很多”

  18日,整个海口被台风吹得面目全非,道路被淹、车辆泡水、停电断水、有家难回。……

  然而,就在这危难的时候刻,海南人民那特有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再次得到展现。

  就在18日下午6点,风正大、雨正急的时候,陈小伟冒雨挣扎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脚被破裂的地砖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流血不止……

  就在陈小伟无助的时候,在187医院工作下班的护士王女士和姐妹看到了……

  没有过多的询问,除了伤口。

  “来,我帮你包扎起来,首先得止血啊!”护士这样问着。这里没有白大褂,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18日台风当天,王芳家里的玻璃被台风刮破,她的丈夫和女儿被突然爆裂的窗户玻璃划伤,血流不止……在120救护车抛锚、110的民警尚未到达、等待救援的时间里,他们的邻居在自己受灾的情况下,仍坚持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

  “那是一个无助的夜晚……”王芳看着丈夫满身的伤痕,“额头、下巴、胸口都在流血,女儿的手臂、大腿都有多处划伤……”

  满屋子的血水,在狂风暴雨中飞溅……这让王芳害怕。

  此时,家里已被肆虐得不像样子,不能再继续呆下去,但她和十几岁的孙女怎么能将两个伤患安全转移?

  这个时候,她让受伤的丈夫和女儿忍着疼痛,靠着她和孙女慢慢往楼下走……

  途中王芳遇到了同层邻居殷女士。她家刚搬到该小区居住不足一年,与殷女士等周边邻居接触不深,但没想到,殷女士在自家也进水的情况下,仍坚持让丈夫出手帮忙。

  殷女士和其丈夫从家里拿来毛巾,还有家里的云南白药,帮忙止血……

  也是在这一晚,在华发大厦工作的曾强永从微信圈发出了消息:“我这里有水有电,还可以煮面条吃,希望能给大家帮上忙。”

  不一会儿求助者上门了。

  曾强永打开了房门,简单一句话:“面条刚煮上,一起吃!”

  “一碗面条,温暖一座城”。如果平时,你觉得“有点过”,但在那一晚,给你的将是感动,是温暖,是患难与共的真情,是打破人与人之间冷漠墙壁的幸福力量。

  “我家有水有电,需要充电、洗澡、住宿的小伙伴们请跟我联系。”在大家的朋友圈里,这样的信息也会不时出现。一些市民家里一通水通电,当即通知没水没电的朋友。

  这样的故事,在那个台风天里还有很多。

  “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在一起,我们可以互相依靠。”这是台风中受伤的王芳(化名)最大的体会,“远亲不如近邻!平时住楼房的邻里关系一般比较淡,不过危难时刻,我们一家却感受到了久违的邻里温情……”。

  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居,很多时候彼此不认识,或仅是点头之交。当面临危难的时候,邻里的守望相助更显得温情动人——大家见面的时候,不再是若无其事的低头走过,而是会关心“你家是否有水?是否有电?”

  平时不常打招呼的邻居关系更亲切了,哪怕是过着“流浪”的生活,一家一家找电、找水,但是你不会遭遇“流浪的落寞”……

  晚上全家出门散步,小区居民碰面就一起闲聊……突然拉近的邻里关系,让定居海口多年的王佩佩感到亲切,“大家见面就聊台风,聊水、聊电,从来没这么亲近过……”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灾难面前,我们互相依靠。

  我们能够“蹭”过难关

  我们可以互相依靠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海口市民并未悲伤。哪怕停水停电,但是依然“蹭”过了台风后那一段黑暗的日子。

  市民可以接下雨水来洗澡。大家提着水桶,接着从楼顶漏下的雨水,“这水不能喝,不能煮饭,但是冲个澡、再冲个厕所还是可以的呢。”

  当然还可以“蹭一蹭”。

  市民侯先生一家三口,为了“蹭”各种必需品,干脆过起“分居”生活:妻儿和亲戚一起挤在招待所里,他则每天坚持爬楼回家,晚上去单位上班时顺便给手机充电。

  碰到缺电,市民冯小姐有妙招:小区的保安室每天下午都会发电,于是下午冯小姐掐准了时间,跑到保安室,找了插座为自己手机充电。

  “蹭”是一个奇怪的词,带着戏谑、带着调侃,经过这一次“蹭”的生活,海南人民更加乐观,信念也更加坚定。

  因为,这场灾难洗礼了海南人民,在每个人之间,没有冷漠,唯有温暖。在这一刻,我们真正明白了:灾难发生后,您旁边的人就是你的依靠。

  (本版图片由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卫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