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纪招治:歌仔戏里唱人生

纪招治:歌仔戏里唱人生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17 20:2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人物小传

  纪招治,女,1933年出生,著名歌仔戏表演艺术家。12岁学艺,16岁拜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为师。1951年加入龙溪地区芗剧(歌仔戏)团。代表作有歌仔戏《三家福》、《安安认母》、《加令记》等等。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很遗憾,由于年纪太大,我没能去新加坡参加‘两岸三地歌仔戏汇演’。”说着这话,79岁的歌仔戏名伶——纪招治眼眶红了。因为她心里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期待,能再次与台湾、新加坡等地的老朋友们一起把“歌仔戏”言欢。

  在遗憾之外,让纪招治稍感安慰的是,人未到,但声已到。厦门艺术学校把刻录纪招治传统歌仔戏演出的光碟带到了新加坡,帮她实现未竟心愿。纪招治小心翼翼地打开光碟盒,拿出一张精美的剧照。纪招治特别喜欢这张照片,这是她75岁到台湾演出时,台湾摄影师帮她拍的。那是纪招治第一次到台湾演出歌仔戏,当时她满心激动,同样的闽南语方言,熟悉的旋律,让纪招治回想起了与歌仔戏结缘的故事。

  小时候,纪招治从菜行看了台湾来的歌仔戏班演出,回家后便拿起一方手帕当道具,学着比划起来。当时,邻居住着一个叫芋如的歌仔戏演员,芋如不但善演丑行,还弹得一手好月琴。纪招治经常跑去听他唱歌、聊天,还吵着跟他到戏班里。没想到纪招治一进戏班,就不愿意再出来了。

  纪招治学戏唱腔进步很快,常常得到戏班大人的夸奖。短短两年时间,14岁的她已经能把老旦演得活灵活现。随着表演技巧的积累,无论扮小旦、苦旦、老旦、花旦还是武旦,都难不倒她。她在《五子哭墓》里演小旦,在《巴豆记》里演花旦,在《羊奶球》里演老旦,在《唐界山》里演武旦,在《包公斩薛金龙》里演苦旦。

  当时对纪招治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戏班里演的都是幕表戏,没有剧本只有一个故事大纲。纪招治也只能通过师傅的口头传授迅速记在脑海里。长期训练出的超强记忆力,成为纪招治成功的关键因素。年近80岁的纪招治依然不用看剧本,就能把演出过的歌仔戏唱出来。她现场给记者唱了最拿手的苦旦戏。

  “看伊双人好情分,全没提起我益春。有阮阿娘就忘记阮,伊此去双人好结婚。亏阮没伴自己睏,亲像近溪搭无船……”她一口气把《陈三五娘》中益春的角色“扮演”一回。这般年纪、镶了假牙的纪招治依然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在长音上仍然保持着力度和清晰度,让人不用看唱词,也能听清楚每个字句。

  纪招治是目前唯一一位能够保存歌仔戏宗师邵江海的文字与音乐全貌的人,在唱腔方面继承了邵江海“杂碎仔”的长短句风格,并将这种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总能根据唱词的长短和押韵,合理巧妙地创腔作韵。《安安寻母》、《白蛇传》……纪招治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开腔,便能吸引人驻足静听。退休后,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没有闲着,她到业余歌仔戏团当导演,到厦门市戏曲舞蹈学校培养歌仔戏学员,组织老年歌仔戏爱好者穿上戏服到厦门旅游景点演出。现在,她还身兼厦门艺术学校地方戏曲唱腔教学的特别顾问。

  纪招治认为,人生最幸福的事是每天都能唱唱歌仔戏。她说:“我要坚持唱歌仔戏,直到自己唱不动为止。”她最大的希望是通过歌仔戏加强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歌仔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光明日报记者马跃华 通讯员 黄念旭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