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答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两套题】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答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两套题】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09 14:5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①,/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③/百舸争流④。/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这首词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起了描写秋色之深的作用?(4分)

6.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行简要分析。(4分)

7.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8.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青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4分)

5.上阕写暮秋景色,“红遍”和“尽染”两个词中的“遍”和“尽”字,突出了秋色之深。

6.“击”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字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7.词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英雄形象。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  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名句、曲子词、乐府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沁园春”是词的词牌,这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D.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可定为中调。

 2.词中“看”字可称“领字”,这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两句      B.①~④四句    C.①~⑥六句    D.①一⑦七句

 3.运用了“词语移用”修辞方法的是(    )

    A.击        B.翔    C.击、翔    D.染

 4.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之景表现了出来。这节中,这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判断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寒、击、翔    B.染、透、争、击    C.层、透、翔、问    D.万、遍、争、碧

 5.对下面诗句中词语分析品味正确的一项是(    )

    ①“极目楚天舒”,“舒”字既是诗人所见的开阔,又是诗人的心情舒畅,情景交融。

    ②“独立寒秋”,“寒秋”寓指当时的政治气候。

    ③“一桥飞架南北”,“飞架”比“横跨”好,在于能形象地写出大桥的动态、结构的宏伟建筑的飞速。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意思是孔子感叹岁月的流逝,而词中引用则反其意而用之,强调要“只争朝夕”。

    ⑤“截断巫山云雨”,化用典故,说明人民的魄,为下文神女的“惊”作铺垫。

    A.①③④    B.②④⑧

    C.①③⑤    D.②③⑤

6.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是                     。

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三句词语的次序同一般语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如果变成一般语序,该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整理

 1.D    2.D    3.B    4.B    5.C

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答案: 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