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业内人士早有察觉,近期的户外真人秀均未达到预期收视,大家把眼光转向其他类型也是必然。因为大型户外真人秀投入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非常考验团队专业能力。而美食类综艺相较是中小型投入,又因为在棚内录制,没那么难。因此,选择“美食综艺”既是投观众所好,又能掌控风险。只要有节目走红,2016年这类题材可能撞车更多,竞争会更激烈。
当然,综艺市场会大浪淘沙,劣质节目基本做不到“第二季”。至于接下来还有什么新的“美食+”,冷淞对小娱笑称,“或许还能加一个“相亲”。
美食综艺将越发“垂直化”,找到资源空白之后如何强势进入?
在上面,娱乐资本论也发了一个美食综艺盘点图,可以发现,相比电视台的节目,纯网的美食综艺,变得更为垂直化。
先说电视台,其实各大卫视差距在拉大,但是差异在缩小,同质化成为“无法避免的议题”。也许“娱乐化”升级到一定程度,还能回过头再挖掘文化内涵。
再说视频网站,小娱在广告圈的好基友称,将分为两大方向。第一类,好的IP会慢慢坚持下来,像“奇葩说”这样充分发挥互联网基因的优势,能笼络、也将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另一类,粗制滥造的被市场淘汰,可能悄无声息的就消失了。
有观点认为,两档相似节目同时竞争是好事。因为网友的包容力是很强的。李黎曾介绍,《你看起来很好吃》第一期节目料理美食部分有点少,受到网友质疑。于是他们在第二期立马增加了做饭部分。得益于审核过程没那么复杂,灵活度高。网友的即时回馈,都能帮助它“迅速优化”。
李黎还向小娱透露了一个细节,在《老炮儿》火了之后,他们增加了相关元素重拍了镜头。之所以如此用心,李黎称自己不是“做美食”,更多是做“女性服务类节目”。
没错,吃饱穿暖、烹饪技巧早已过时,年轻过受众更关注“活出质感”。找到这项资源空白后,虽然不能预见网友口味,但他们的即时反馈,确实能促进“创新和优化”。不过,把观众的视野重新拉回家、厨房和生活,传递某种快乐或温暖的情愫,也许才是“美食综艺”最大的价值。
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