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街拍 > 延安市人民政府

延安市人民政府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6-26 17:1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新区简介

延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情况介绍

中共延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延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延安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受地形和空间的限制,中心城市沿“Y”型狭长河谷地带布局,属于典型的线型城市。城市用地紧缺,致使革命旧址周边环境不断被蚕食、交通拥堵、城景争地、城乡统筹所必需的城市空间不足等矛盾十分突出。经国内知名专家论证认为:继续沿川道延伸或进支沟拓展,线型城市所固有的缺陷将无法解决。“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成为延安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决策,新区承载着新战略

——战略决策。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延安不仅要做美,还要做大做强”。并亲自上山视察新区,他说:“延安上山建城路子好,开创了城市建设的新纪元,拓展了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对延安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原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指出:“延安新区规划建设要坚持旧城与新区统筹,优化新区空间布局,景区建设与配套设施并行,不断提升延安市区综合承载能力”。省委书记,原陕西省省长赵正永指出:延安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市区建设要实施进沟上山,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对延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深入实地勘察调研,现场指导工作,并指出:要科学规划论证,打破常规推进,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新区,努力创造新区速度和新区精神。2011年12月召开的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确立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

——科学论证。延安新区建设是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平山、填沟、造地、建城”规模最大、难点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岩土工程之一。为了确保建设新城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我们邀请了陈祖煜、张苏民、林在贯、王铁宏等30多位在国内外具有专业学术权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批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工程设计大师、知名规划大师以及在三峡大坝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经过反复严谨论证,一致认为:“上山建城,建设新区”是延安改变城市面貌、保护革命旧址、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圣地延安的必由之路和科学选择。通过充分总结贵州铜仁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和延安新机场试验段、四川九寨黄龙机场、山西吕梁机场等同类地形工程成功范例,延安上山建城在岩土工程技术方面是科学可行的。

——领导关怀。延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受到了中、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主任(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王保安、省长(时任常务副省长)娄勤俭、省委副书记孙清云、常务副省长(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锦斌、省委常委、秘书长刘小燕、副省长祝列克、李金柱等中、省领导同志亲赴新区一期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市长梁宏贤对延安新区规划建设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多次参与规划编制和工程设计的评审论证,经常性地深入施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继红、市政协主席师合林带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赴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新区党工委书记薛占海更是坚持一线,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难点工作亲自协调。有力地推动了新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也坚定了我们又好又快建设新区的信心和决心。此外,原在延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北京知青以及世界华人协会等海内外华人华侨团体也十分关注延安新区建设,纷纷通过现场考察、来电来函询问等多种方式建言献策。

二、规划引领,新区描绘着新蓝图

延安新区按照“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原则,确定了新区三大片区,规划控制面积78.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万左右。在建设时序上,确定先行实施北区一期工程,用地规模10.5平方公里,建设期为4年。工程土方总量3.63亿立方米,其中挖方2.0亿立方米,填方1.63亿立方米。

——新区北区位于延安清凉山南北中轴线北部,背依主脉,东西护山环绕,面向延河,眺望宝塔。北区规划为市级行政中心,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主,体现现代生态新城风貌。规划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承载人口15-20万人。空间结构为“一心、二轴、五区、六廊”。一心即以市级行政办公区为核心;二轴即南北景观轴和东西商业轴;五区即行政区、商务区、三大教育区和东西两片居住区;六廊即六条生态绿廊。形成绿廊贯通、干道串接、多级支撑的组团生长总体布局。

——新区东区位于宝塔山东南,延河南岸,与北区新城隔川相望。规划为区级行政中心,以发展体育、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和展示黄土地域风貌的高档住宅群为主,使其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新城。规划控制面积32.3平方公里,承载人口15-20万人。规划结构为“一廊、两翼、六片区”。一廊即沿原有山脉、沟道,在中部形成绿色景观长廊;两翼即指绿色景观长廊两侧的功能区;六片区即区级行政中心区、生活居住区、都市产业区、休闲娱乐区、体育教育区和旅游服务区。

——新区西区位于凤凰山西侧,毗邻老城。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展示圣地延安历史记忆的新“窗口”。规划控制面积8.2平方公里,承载人口2-3万人。以恢复圣地重要历史建筑为主线,挖掘、拓展红色文化,感受圣地烽火岁月。

——新区交通以低碳理念为主导,采用车行、步行和自动扶梯等多种方式,通过新老区之间街道连接和舒张有序的道路网络,与绿化体系和地下空间相结合,构建高效便捷的环保型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今后的延安中心城市将以“三山”为绿心,北、东新城拱卫,形成“一心三轴多组团”的新格局。老城区依托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等十大精品景区建设,完善商业、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使周边环境与景区整体风貌相协调,打造国内一流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主题“博物馆城”。新区建成行政集中、适宜人居、商业聚集的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地、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地和现代生活风尚引领地。

三、只争朝夕,新区见证着新速度

延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自2011年9月底启动以来,我们坚持采取“主动协调、争取支持、特事特办、平行推进”的工作方法,全力争跑,快速跟进,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