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黄山复名,真有必要吗?

黄山复名,真有必要吗?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2-06 01:3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作者来稿

黄山复名,真有必要吗?

来源:未来网    作者:汪博    2017-01-09    

  ——本文系未来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参赛作品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文时提及,“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是一条回家的路”,“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随即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黄山到底该不该复名徽州呢?

  文中提到“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他们认为徽州是徽州人的文化情节所在,是他们的根,是他们回家的路,所以黄山应该复名徽州。黄山复名徽州,更能有效的传承我们传统文化,弘扬我们徽州精神;黄山复名徽州,更加文艺、更加具有韵味。那么,情况真是这样吗?黄山复名,真有必要吗?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徽州是他们的根,是他们回家的路,可是对于我们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徽州改名黄山近30年,这30年来又何尝不是哺育了很多年轻人,对他们来说黄山又何尝不是他们的根,不是他们回家的路呢。再者徽州改名黄山,真的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吗?我看未必,2008年我国文化部已经成立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基本上涵盖了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不仅保护其自然环境、历史遗迹,而且还能有效的传承文化。这比黄山再次复名徽州来传承文化不是更加行之有效吗?

  黄山复名,真的可行吗?理论上,上世纪80年代,徽州易名黄山,是源于邓小平的“黄山谈话”,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方面转移,随着国门的打开,旅游作为对外开放、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平台,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而黄山正是邓小平选择的破冰之地。实践证明,改名后,黄山区项目、人才、资金纷至沓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黄山旅游业发展迅猛,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黄山也成为安徽旅游乃至中国旅游的一张国际名牌。现在黄山复名,不仅影响政策的权威性、连贯性,同样数十年来安徽以黄色为核心的旅游营销和对外推介成果将大打折扣,重新调整又面临巨额投资,劳民伤财。理论上是完全不可行的。  

  实际操作上,复名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更换名字,其花费成本必然是巨大的。最直观的是各类公章、标示、文件、证件等的改制,花费必然不小。简单来说,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黄山市人口为135.90万人,一人改一张身份证,耗资无疑都是巨大的,更何谈整个地区所有事物的重改呢,根本就没有现实的可行性?  

  法律层面上,黄山复名徽州,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文化纷争。古代徽州一府六县中,石台划给了池州,绩溪,旌德划给了宣城,祁门、婺源更是跨省划给了江西。近两千多年的大徽州格局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将黄山复名徽州,势必会引起这些城市的争抢与反弹。此前云南中甸和四川稻城就改名“香格里拉”一名,已经是争得不可开胶,闹得沸沸扬扬。前车之鉴我们又岂可重蹈覆辙。黄山复名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文化纠纷,完全不利于行政管理与民族团结,完全违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二条,根本就没有实施的法律依据。   

  黄山复名,既无法律依据、又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一举多失,还有复名的必要吗?

  安徽大学 汪博

1 共1页

【编辑:程世杰】

未来网首页

新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