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九江渔业网

九江渔业网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5 00:11 编辑: 网络 查看:

    鳜鱼。主产于我国,产量居世界之冠。故有“中华鱼”之誉。品质以湖南、湖北、江西所产最好。鳜鱼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和兴凯湖大白鱼并称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享有鱼中上品、宴中佳肴之誉。鳜鱼肉质细腻白嫩,味道鲜香,使多少人“吟哦口垂涎,嚼味有余隽。”明代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如河豚,足见其风味的确不同凡响。
    鳜鱼,为历代文人所赞赏。最出名的是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词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斜风细雨之中,人、花、鱼、鹭浑然一体,洒脱飘然,艺术美达到最高境界了。宋朝杨万里在《舟中买双鳜鱼》是这样写的: “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洞庭枨子青欲黄,香肤作线醯作浆。”苏东坡十分喜欢张志和的词,有《浣溪沙》为证,词曰:“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宋代梅尧臣品味鳜鱼后赞道:“昔时三月在西洛。始得午桥又鳜鱼。墨藓点衣鳞细细,红盘铺藻尾舒舒。”宋代陆游在《思故山》中吟道:“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清代王昶在《过昭阳湖》中描述:“夜雨平添三尺水,钓师正喜鳜鱼肥。”清朝袁名嚁的《洞庭渔歌》中描述:“轻舟逐水等飘萍,长日生涯在洞庭。还趁晚凉频下网,归来摇动一湖星。”这些诗词均道出了捕鳜、钓鳜、尝鲜的乐趣。
    鳜鱼,也为历代画家所喜欢。最出名莫过于“扬州八怪”之一李禅的一幅画:一尾白眼大鱼,一根大葱,一块生姜。题曰:“大官葱,嫩芽姜,巨口细鳞新鲜尝,谁与画家李复堂?”明朝的李东阳的《鳜鱼图》是这样题诗:“伴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沙边细荇时吞吐,水底行云递来往。”近代的齐白石作“藕江观鱼画”并题诗赞曰:“清池河底见鱼行,巨口细鳞足可烹;今日读书三万卷,不如熟读养鱼经。”
    鳜鱼,更是历代美食者所青睐。大江南北,不下几十种,最出名有二道:一道是松鼠鳜鱼:是苏州地区的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来苏州官府传出乾隆在松鹤楼吃鱼的事,此菜便名扬苏州。其后,经营者又用鳜鱼制作,故称“松鼠鳜鱼”,不久此菜便流传江南各地。清代《调鼎集》记载:“松鼠鱼,取(鱼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炸成松鼠式,油、酱烧。”此菜从创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闻名中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菜肴之一;二道是名字就不同凡响的安徽名菜——臭鳜鱼,鳜鱼之臭是有来源的。在古代,徽州民风节俭刻苦,当时徽州人要运鳜鱼上京,但途中天气酷热,鳜鱼很容易变坏,人们又舍不得把鱼扔掉,于是将新鲜的鱼用盐腌渍来保鲜,时间一长鳜鱼就变臭了,因而称为“臭鳜鱼”。不过臭鳜鱼虽臭,鱼肉却十分鲜美,因而被广为传诵,成为慈禧的御膳,是徽菜的经典之作。   
    鳜鱼,还是“三山岛人”原始部落若繇余氏的“图腾”,“三山岛人”扯着画着鳜鱼的旗帜,用来号召本部落、进行劳动或同其他部落争斗;现代有人把围棋与鳜鱼联系在一起,看中的是鳜鱼外形的斑点与黑白世界有某些相似,鳜鱼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性格与围棋的搏杀有些相近,或许这也是一种创新性思维。      

(责任编辑:市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