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2014成都富士康招聘信息中心(3)

2014成都富士康招聘信息中心(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1 04:52 编辑: 网络 查看:

    薛能在成都作诗较多,如《使院栽苇》[4]。使院,指节度使治事之所,此前薛能未入节度使幕,蜀中为李福副将,故可称使院。又有《海棠》诗,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靡出,没而有怀。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4]宋陈思《海棠谱》云:“薛能夸丽句,郑谷赏佳篇。”[20]应指此。此诗应是在蜀中成都时所作。又有《牡丹四首》云:“蜀水争能染,巫山未可怜。”[4]诗人颂赞蜀中牡丹花之精美绝伦,亦是蜀中之作。此外,薛能还有《蜀州郑使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诗云:“盐损添常诫,姜宜著更夸。”[4]宋苏轼《东坡志林》:“唐人煎茶用姜,故薛能诗云:‘盐损添常诫,姜宜著更夸’,据此则又有用盐者矣。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辄大笑之。然茶中等者,若用姜煎,信佳也,盐则不可。”[21]要之,以上诸诗皆是蜀中风情,应是在蜀中时所作。

   

    又《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诗云:“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高墉撼铎思巴栈,老木曍风念野营。殊忆好僧招不及,夜来仓卒锁严城。”[4]陇西公,即李福。李福,望出陇西,故称陇西公。所谓“南征”,指咸通六年五月,李福自成都往南诏作战之事。《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唐纪》卷六十六:“嶲州刺史喻士珍贪狯,掠两林蛮以易金;南诏复寇嶲州,两林蛮开门纳之,南诏尽杀戍卒,士珍降之。”及咸通七年三月:“初,南诏围嶲州,东蛮浪稽部竭力助之,遂屠其城,(谓去年陷嶲州也)卑笼部怨南诏杀其父兄,导忠武戍兵袭浪稽,灭之。南诏由是怨唐。”[7]时薛能为西川节度副使,福南征,能因留守政务而未能亲临战场深感遗憾,故云“独宿军厨负请缨”。《前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22]诗人身为副将,从军击敌乃军人之荣耀,此用“负请缨”来表明自己未能随主帅出征立功的遗憾心情。

   

    薛能《闻官军破吉浪戎小而固虑史氏遗忽因记为二章》云:“一战便抽兵,蛮孤吉浪平。……昼卒烽前寝,春农界上耕。”“泸水断嚣氛,妖巢已自焚……越嶲通游国,苴哶闭聚蚊。空余罗凤曲,衣思满边云。”[4]吉浪,余颇疑诗题“吉浪”为“施浪”,即《通鉴》所谓“东蛮浪稽部”。施浪诏约位于今四川泸州附近。《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南蛮传》:“南诏,或曰鹤拓,曰龙尾,曰苴哶,曰阳剑。……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曰蒙嶲诏、……施浪诏、蒙舍诏。”[6]《文献通考》亦曰施浪。细详诗意,从“空余罗凤曲”,亦可知李福南征对象为施浪部。且有唐一朝,官军与施浪部有多次交战于泸州一代,《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载开元十年“夏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六万讨云南。与云南王合罗凤战于泸川,官军大败,死于泸水者不可胜数”[23]。即指此。合而考之,薛能诗题中“吉浪”即“施浪”。据谭优学《薛能行年考续编》:“李福征南蛮,灭吉浪戎,在六年冬七年春三月以前。”[24]从“春农界不耕”可知,此诗应作于咸通七年春,时薛能以副将留守成都。薛能亦有《早春书事》诗云:“百蛮降伏委三秦,锦里风回岁已新。渠滥水泉花巷湿,日销冰雪柳营春。”[4]成都以盛产蜀锦闻名,因以“锦里”代指成都。《华阳国志补注》:“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工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25]从“锦里风回岁已新”可知,此诗写于成都,从诗题亦可知此时为早春。柳营,指周亚夫统领下的细柳营,周以治军严明著称。诗人用“细柳营”典,有赞美其主帅治军严谨之意。

    

    在薛能诗集中还有《和杨中丞早春即事》[4]、《舟中酬杨中丞春早见寄》[4]两首诗。杨中丞,即指杨戴。据史料记载,咸通六年左右,薛能与杨戴曾同在西川李福幕中,从这两首诗的内容来看,两首诗或同在此时作。薛能还有《寄唐州杨郎中》[4]诗,诗云“前年坐蜀同尊俎”亦可证。从“文君酒幔斜”(《和杨中丞早春即事》)“锦楼春望忆丹楹”(《舟中酬杨中丞春早见寄》)可知,薛能这两首诗都应作于成都。

   

    薛能有《圣灯》诗:“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澄清。须知火尽烟无益,一夜栏边说向僧。”[4]圣灯,当指圣灯山。《大清一统志》卷二九二:“圣灯山,在双流县东南。祝穆《方舆胜览》在广都县东南四十里。一名普贤山,世传昔有普贤圣灯出现,《通志》在县东南八里。”[26]从诗意可知,薛能并非“晚节尚佛屠,奉法惟谨”(《唐才子传》卷七),中年即已向佛了。

   

    薛能曾监嘉州。《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咸通中,摄嘉州刺史。”[1]《唐诗纪事》卷六○、《唐才子传》卷七所载略同。《北梦琐言》卷十“狄右丞鄙着紫僧”条下“僧鸾附”云:“僧鸾有逸才而不拘检,早岁称卿御,谒薛氏能尚书于嘉州。”[27]薛能何时摄嘉州刺史,未见唐人记述。今按:薛能于咸通五年夏进入蜀中,七年春尚以副守留守成都,其摄嘉州当在咸通七年至咸通八年之间。理由如下:《通鉴》卷二五○咸通七年“三月戊寅,以河东节度使刘潼为西川节度使”。《通鉴》卷二五○《唐纪》云咸通七年:“夏四月,贬前西川节度使李福为蕲王傅。”[7]可见李福被贬,刘潼代之,主帅被贬,副帅焉能保持原职?故疑薛能或解副使职,摄嘉州刺史。薛能摄嘉州刺史约一年,颇多题咏。

   

    薛能《西县作》云:“三年西蜀去如沉,西县西来出万岑。”[4]从“三年西蜀去如沉”可知,薛能五年夏入李福西川幕至咸通八年夏首尾整三年,则其摄嘉州刺史时间为一年。又据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六:“剑南西川”下云:咸通五年“萧邺。《通鉴》:‘二月己巳,以刑部尚书、盐铁使李福为西川节度使。甲申,前西川节度使萧邺左迁山南西道。’”又载咸通七年“李福。《通鉴》:‘四月,贬前西川节度使李福为蕲王傅’”[8],知福节度西川仅两年零两月。李福作为主帅被贬之后,作为副将的薛能仍从事蜀中,摄嘉州刺史而未随李福出蜀。

   

    又据宋人陈思《海棠谱》卷中收薛能《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有若韩宣子者,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因刻贞石,以遗吾党。”[28]此《序》应是薛能在蜀时作。末署:“咸通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叙。”可知咸通七年(866年)岁末薛能仍在蜀而未随李福离去。要之,薛能摄嘉州刺史应在咸通七年四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