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人在途中,总要回家。

人在途中,总要回家。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7 03:0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文章很短,歌很好听,边听边看,曲终文也尽,假如此刻的你正在途中,那么希望此文能聊慰你旅途的枯燥,如果你正欲去家远走,那么听完看完就去收拾行囊,早点休息吧,一路平安,万事胜意!



自古以来,“乡愁”就是每个人心中都割舍不下的情感,不同于儿女情长的缠绵纠葛,不同于家仇国恨的伟岸壮烈,“乡愁”,总是以一种极平凡的形式直击人心,毕竟每个人都有离开家的时候,毕竟每个在途中的人都怀揣乡愁。所以,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文人骚客都乐意将乡愁见诸于笔端。高中练字的时候,曾抄过很多乡愁诗,至今任记得的也就只有张籍的《秋思》了,这是一首曾今极喜欢的诗,尤其是最后一句“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虽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诗人笔下就有了更深的含义,可以想象,古人条件有限,关山难越,家书难送,诗人担心书信写的不合适,在送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把信打开匆匆扫上一遍是一种怎样的纠结与忐忑,同时我也认为,诗人“开封”恐怕不止是担心想说的话没有说尽,相反的,他可能更怕信中哪一出写多了不小心透露出自己生活的不如意而给家人徒添担心吧,因为既然自古以来乡愁是不变的,那么在外的游子“报喜不报忧的”默契,也是古今相同的吧!


有“乡愁”自然就会有旅人,别的姑且先不提,就拿像我们一样的读书人来说,我个人认为在整个漫长的历史中,有三个时期的读书人曾经历过集中,持续,大规模的离家远行,一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为实现各自理想和游学而做的旅行,二是民国时期,大师名人们为躲避战乱而做的逃难旅行,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那个“浩劫"时代,这个时代最惨,基本不是旅行,而是实实在在的流放!一出家门,生死难料......但是不管是何种目的,何种结果,旅途的疲惫,思念的痛苦总是每一个旅人的共同感受!


当然,叶归根,燕归巢,人在途中不管你收获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总有一天,除却生死,只有家才是能让你心安的归处,在战国时期,那些为施展自己才学而在别国做官的士子们都被称作“羁旅之臣”,像由魏入秦的张仪,魏章,由楚入秦的甘茂,由魏入燕 的乐毅,不论他们在年轻时期经历过怎样的辉煌,也不论在庙堂之上拥有过怎样的地位,当年华逝去,人老心老的时候,回归故里才是最好的归宿甚至是最大的诉求。


时至今日,条件比古代好了太多,然而羁旅在外,思人思家的情感却也没有消退半分,不管是工作还是读书,你总要离开家,离开家人去更远的地方,就像生老病死,少小离家也要渐渐变成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经历,南渡北归,西游东去,不论是赚钱养家还是游学旅行,离开家的时间总是越来越长,当然,少年不懂思乡忧,错将离愁当自由,这很正常,但是谁又能说你永远不会累不会想家呢?


不论身居庙堂还是浪迹江湖,该回家的时候还是要回家。




推荐一本书《陆犯焉识》,读过的我们可以私下交流。



关注我,有种有料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