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一份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设计实践的报告

一份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设计实践的报告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10 11:5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马山在桐乡市旅游及乡村官员有关乡村休闲旅游的培训课上作专题报告

 

    “乡村休闲旅游”是我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下,一场自下而上的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现象。这一现象源自于我国20世纪末城市人群自发将周边乡村作为“休闲旅游”目的地,寻找“自然、怀旧、旅游”的短时假日休闲,从而带动了城市周边乡村“农家乐”的兴起。 

 

   从规划技术层面来讲,“乡村休闲旅游”就是解决“人”(游客)与“景”(区域场景)的关系问题,在解决“人与景”的关系中,关键是解决“来人”和“留人”的问题; 所以,我们规划设计的第一任务是解决“凭什么游客要来这里”,即“来人”的问题; 规划设计的第二任务是解决“来了以后给游客提供什么服务”,即“留人”的问题。

 

  “乡村休闲旅游”,说大了,可以促进中国农村加速从农耕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这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是农业社会的全方位,诸如有“组织链接”、“运行机制”、“流通渠道”、“市场推广”、“服务培训”、“农业科技”、“招商引资”、“养老产业”、“家庭农庄”等等。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建设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基础支撑,如果我们解决了吸引游客的诸多要素,即“来人”问题,“留人”就靠“基础设施”的建设。


  近二、三十年除深山老村落或文保老建筑残存了下来,农村新建了大量的“新农村民居建筑”,虽说是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改善,但规划不周,管理缺失导致出现了在建筑美学上的丑陋,历史文化上的断裂,形成了大量的“垃圾建筑”。建筑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说,这个时期的建筑平均寿命不会超过30年。

 

  从我们的实践中总结,“建筑改造”工作主要在二个方面,一是老建筑群的基础上“修旧如旧”,保持历史风貌,完善内部功能;二是将新建的丑陋的垃圾建筑进行外立面的艺术加工,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乡村风貌”。

   

产业转型
 
  “休闲农业”的前提是“休闲”,即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产业模式基础,“农业”只是为“休闲”配套的产业,也就是说,地里种什么取决于游客喜欢什么。

 

  我们的工作是根据项目现状以休闲旅游的产业的营运模式,通过与业主方和项目地村民的沟通,对其适应性的农业种植养殖项目进行合理性规划,从而在“产业转型”上为“乡村休闲旅游”打好产业基础。

 

生态环境

 

  在我们的实践中表明对于“生态环境”,既不要完全“无为”任其野蛮生长,更不能移山填海改变或破坏原有的生态规律。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自然生态规律进行促进式、和谐式、提升式的“生态环境”改造或建设。
 

乡村景观

 

  在很多地区,因公路建设、水电建设 、桥梁建设等现代化大型基础工程建设,完全世外桃源式的乡村景观难以保证。从我们的实践中,作为区域性的规划建设,我们将乡村景观更多地控制在区域面、节点、广场上,应是近景式的,可体验可触摸可拍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