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食材 > 广西防城港天堂角渔村:工业世界碾压而来

广西防城港天堂角渔村:工业世界碾压而来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9-25 03:5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苏艳辉做了一辈子渔民,曾经靠打渔支撑起整个家庭。  摄影/王晓东



    8月的一个下午,海上刮起了北风,当天预报是北风五到六级。广西防城港企沙镇天堂角渔村,苏艳辉的小渔排刚出海湾,离海岸就两百米,感觉纵摇幅度很大,便马上掉头回去。“今天浪太大,船出不了海。”他说。

    63岁的苏艳辉当了四十多年的渔民,对付风浪经验丰富,但依然严肃应对出海问题。北部湾的风浪对他那条十几米长、用了十年的木制小渔排是一个考验。“再过两年就不能用了。”他说,不打算造新船。

    出海对老苏来说只是偶尔解解馋,其他渔民还得向大海讨生活,但“鱼越来越难捞”。这里的传统渔业正在逐渐凋零,自发的旅游业岌岌可危,轰隆作响的工业世界,正毫不迟疑地朝着这个小渔村碾压过来。

    近海鱼难打

    第二天等北风消停一点后,老苏开船带着笔者到离岸大约一海里的地方下了一网,半个小时才捞上来小半桶鱼虾,大部分是正在近海繁殖的幼鲨和龙头鱼,几条皮皮虾以及两只鏊爪呈现出漂亮的天蓝色条纹的花蟹。“一共大概有五六斤吧。”老苏的儿子苏兴升掂着塑料桶说。里面最大的鱼是一条红色的、三四寸长的龙头鱼。小苏说,“这种鱼卖得贱,每斤也就三块钱”。

    回到北京后,绿色和平组织资深海洋项目主任周薇对笔者说,这是因为近海食物链金字塔失衡所致。“个体大、生命周期长,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高的(渔获物)种类被个体小、生命周期短和营养级低的种类所取代。”她说,花蟹、皮皮虾和龙头鱼都是处于食物链底层的海洋生物。

    企沙镇是一个传统的渔业小镇。天堂角和其他渔村的渔民们在天气好的时候出海,捕获,然后靠岸,把自己捕获的生鲜海产品卖给码头上的小贩们。水产品公司的冷藏车在码头直接装货运到各地。老苏在渔获特别好的时候,出海一次“可以靠岸四五次”,弄到个好收入。在久远的1980年代早期,靠着打鱼,老苏成了改革开放最早的“万元户”。

    老渔民总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他爱说起当年在海岸边,“齐腰深的水里就可以捞起大鱼”,“退潮之后滩涂上遍地都是海胆,随便捡”。当年下海用的是单柴油机,后面功率逐渐加大,现在小渔排上已经装了18马力的双柴油机——不过,能够保证稳定渔获的海域也越来越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广西防城港企沙渔码头,渔民刚捕获的海鲜马上就被人收购。  摄影/王晓东



    按照老苏的渔排油耗量计算,出海来回10个小时,要烧掉400元左右的柴油。100多斤海产品可以换回数千元的现金收入(一斤花蟹在企沙市场上的零售价是35元,批发价在25元),这里面还要扣掉造价十几万元的渔船折旧费。早些年政府提供了柴油补贴,按渔船吨位补贴,后来改为所有渔船不论大小一视同仁发放。“今年的柴油补贴还没发下来,恐怕是没有了。”小苏后来告诉笔者。

    燃油补贴一直是渔民们保持出海的经济动力之一。周薇说,农业部管理的燃油补贴从2006年开始发放,到2011年补贴增加了9倍,达到26.8亿元人民币。此后,这个数字没有再公布。

    而在北部湾的近海渔民眼里,即使有燃油补贴,他们也需要走到更远的海域才能维持稳定的渔获。算来算去,老苏带着点满不在乎的神色说:“出海挣不了多少钱了。”他的儿子、女儿在防城港的公司里上班。一家人已经住进了商品房,儿孙绕膝衣食无忧。哪天嘴馋了,他还会跟儿子开着那条陈旧的渔船出海下一网,弄点新鲜的海鲜尝尝。

    鱼少了,跟捕捞方式也有关。某些渔民用上了被称为“绝户网”的电拖网和地笼。在摇晃不停的渔船上,老苏用手指指戳戳:“这条渔船用电拖,那条也在用……”但外表看上去一切正常,因为电拖就是普通的渔网加上几根剥去绝缘层的电缆。没有通电前毫无危害。一旦通上380伏的电流,“海底五十公分以上,只要是活的东西,统统给吸到网里面去了,就像一把电扫帚”。地笼则沉进海底,各种活物不论大小,进了网统统别想出来。放地笼的渔民往往是傍晚下网,清早收网,为的是避开渔政的检查。

    天堂角渔村人口一千人左右,职业渔民只占其中一成,大多数是夫妻档或者父子档。这些年来年轻一辈的人多去外地打工,或者在防城港找个固定的工作。坐在笔者面前这群一脸风霜的渔民,年纪在四五十岁以上。

    “渔家乐”限期拆除

    按照这个趋势,渔村本来会逐渐凋敝,但是村子里却建起了不少两三层新楼房。

    企沙的海滨还算是个不错的休假之处。海水干净透明,海沙很细。虽然村子里只有一条集资修的硬化公路,通往海滩的小路泥泞难行,还要穿过长满荒草、荒废的水稻田,但是这几年总有人从远方开车过来,为的就是到海滩边吹吹风,泡个海水澡,让孩子玩玩沙子。

    年老的渔民们看到了靠旅游赚钱的机会,在海滩上做起了渔家乐。标配是铁皮棚子、金属支架、烧烤炉子和塑料桌椅。老苏家的渔家乐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有人说“政府把它给拆了”。

    想要洗脚上岸的渔民们和笔者围着塑料桌子坐下来,喝着一次性杯子里的茶,他们面前放着一张通知,限渔民们在某月某日之前全部拆除海边的渔家乐。渔民们说,他们被告知需要办理相关证件。可有关部门却不说上哪里可以办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渔民网上来一条鲨鱼幼崽,现在打到的鱼,数量与质量都在下降。   摄影/王晓东



    “违章建筑”,这是官方给出的唯一原因。它让一群渔民们不知所措。笔者问其中一个渔民:“今后该怎么办?”得到的答复是“没考虑那么远”。他眯着眼,看着笔者身后的海滩。在海滩的尽头,是一根细长的烟囱,在向外喷吐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白烟。

    烟囱和下面的工厂属于金源镍矿。那是好几年前填海造地建起来的。镍矿石从海上来,在这里冶炼,然后销到海外,或者通过港口北上销往国内。如果一个人能够站得够高,会看见这座镍矿厂西边大片荒芜的土地。它被规划成钢铁生产基地。与之相隔一个海湾,是防城港港区,新的深水泊位正在建设。而在企沙镇东北部的海滨,红沙核电站即将建成。农民们的渔家乐被拆掉了,大片的海湾变成了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