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人物丨艾诚:哈佛才女的独立财经主持之旅

人物丨艾诚:哈佛才女的独立财经主持之旅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4-20 20:03 编辑: 网络 查看:

编者按:艾诚、李学凌、吴亚军都曾是记者出身,而后各自转型、创业奋斗,最终完成美丽的蜕变。如今的他们,已成为专业的财经主持、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EO、成功的地产商人。但在转型的过程中,有多少泪水、欢笑,有多少艰辛、快乐,且让他们为您娓娓道来。

27岁,对一个中国女孩而言,结婚、生子本该是关键词。而她,却在这一年踏上了创业之路。


艾诚,1987年出生于安徽黄山。2004年,她以黄山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后以四年专业第一的成绩免试保送北京大学。2009年,艾诚申请赴纽约联合国总部战略传播司任实习助理,2011年任职于世界银行总部国际金融部(华盛顿)做投资顾问,后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得公关政策硕士学位。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艾诚刚刚结束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的双语主持工作。在三天密集的行程中,艾诚全程主持四场“全球商业领袖”的早餐会、晚餐会、微博之夜和圆桌论坛,先后向十多位中外政商界领袖、学者犀利发问,包括北京副市长陈刚,纽约市前副市长Doctoroff,中国知名企业家柳传志、马蔚华、郭广昌,国外知名商界领袖英国标准人寿董事长秦智涛,乐购集团董事长理查德·布罗德本特,前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前英国第一国务大臣曼德尔森等,议题涵盖了中国的改革、房地产、制造业、城镇化建设以及中西方企业合作等领域。


目前,艾诚与正和岛联手推出的《艾问》访谈第一季《中国商界领袖系列》正在录制中,高西庆、宋志平、秦晓、宁高宁、曹德旺、马蔚华、马云、王石、雷军等十多位中国的商业领袖也正在成为艾问的访谈对象。


以上是艾诚在成为独立财经主持人后的一个缩影。2014年2月14日,艾诚创办了艾问工作室,“创业以来,我没有一天能在凌晨2点之前睡觉,也没有一天能在早晨7点之后起床,打造一个全新的、独立的‘想问就问’的平台并不轻松。”谈起创业的感受,艾诚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艰难,但是人生从未如此快乐、踏实过”。这“艰难”和“快乐”二词背后,是当下中国创业大潮里一道特别的美丽风景。


“艾问会是一个独立、犀利,同时不乏幽默的财经媒体品牌,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受众提供一个‘想问就问’的平台”,艾诚坚定地说。


而独立、犀利,同时不乏幽默,也是艾诚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


放下虚荣和嫉妒


拥抱生活的初心未变


17岁第一次从黄山坐火车进京上大学的那个小姑娘,或许不会想到,十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一个与全世界数百位政要、商要有独家对话的“名记”。


在联合国实习的经历,对这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而言,可谓“眼界开阔到了极致”。艾诚回忆,每天的工作是中午12点在联合国总部组织新闻发布会,世界各国的媒体都会举手向联合国新闻发言人提问。因此,她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国的政要,包括外交官、总统、总理,以及各国明星。


一次偶然的机会,艾诚在世界银行参加年会时,偶遇CCTV采访团队临时需要一名双语主持人救场访问“央行行长和财长”。一次不经意的志愿帮忙,成就了艾诚作为CCTV驻纽约财经评论员的职业生涯。她的工作是到世界各地的达沃斯、G20、IMF等财经峰会专访国际财经人物,一年内飞了十来个国家,先后采访了IMF总裁拉加德、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和墨西哥总统培尼亚等近百位政商界领袖。


名校背景,国际平台的工作,让她的履历如珠宝般熠熠生辉,令人艳羡。然而,她十分清楚,光鲜的外表背后,不变的是自己努力拥抱生活的初心。


“父母曾跟我说过一句话,女孩只要放弃两个天敌,一生就会很轻松,一个是虚荣,一个是嫉妒。”艾诚坦言,“虽然联合国、美国、纽约放大了自己的世界,你可以很虚荣地跟别人说你在纽约工作,在联合国组织新闻发布会。但扪心自问,你真正做了什么,实实在在地产生了什么效益?其实挺悲哀的,我都还没有为生我养我的土地做些什么。”


回顾大学本科期间,艾诚曾在CCTV新闻评论部实习,跟的是白岩松的《新闻周刊》栏目。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日后身在大洋彼岸依旧每周守候着看这个周播节目,看着看着竟会流泪。“有时候看国内的灾难和社会新闻,心里也会很纠结,会觉得自己有些无力。”这种感受,恐怕源自新闻科班女内心的那一点理想,也许这就叫使命感。

“我在美国期间,正好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非常严峻的时候,美国经济非常低迷,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他们会问我你怎么看中国,但当时的我只能传播一个我浅显理解的中国。但是我知道,我们青年怎样,中国就会怎样,需要携手走的路还有很长。”


2009年,本可以继续留在美国工作的她,毅然决定回国做媒体。


不过,一次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参观经历,让她暂缓了回国的计划。理由是,此时的自己还不够强大。


“记得第一次走进哈佛校园,看到一位大一的哈佛女孩向全球的一群游客介绍哈佛的起源。”女孩身上洋溢的自信感染了她,“后来我走进一个教室旁听,内容是领导力演讲,‘假设您是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领导者,该如何向员工和团队开最后一场会’。与国内不同的是,哈佛的课堂是学生主导和分享的思想盛宴。”


在哈佛校园和一个美国同学的闲聊中,艾诚发现,在这里学习的人都很“疯狂”,天天做着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的事情。“那个男孩是一个牛津大学毕业的美国人,他正在策划从北苏丹的难民中挑选几个优秀的人到美国学习,他做这些事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美国人,而是关注人性。”


理想主义的艾诚没有一丝犹豫,只要觉得值得,就会勇敢地去做。经过一番申请,艾诚顺利成为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学生,继续丰满自己的羽翼。


让理想更理想


让现实更现实


完成哈佛的学业后,艾诚实现了当初所作的回国做媒体人的决定。


她曾在第一财经做过一档双语主持栏目,此后,便成为不少大型财经论坛的御用主持人。谈到主持,艾诚有些兴奋:“论坛主持人要把嘉宾了解得很清楚,要针锋相对,观点犀利,形成思想的激辩和碰撞,还要做好现场几千人的互动。在那个信息激荡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挺享受的。”


艾诚强调,自己非常喜欢主持人这个身份,这是她选择拥抱生活的方式,即便是串场,也认真到了极致。她把每一次的提问看作观众交给自己的一份莫大荣幸,因此会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只问有用、有趣的犀利问题。


然而,艾诚并不满足于这种状态。理想主义的她喜欢“让理想更理想,让现实更现实”,要做到最好,只能携手最优秀的团队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