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历史映照现实(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历史映照现实(1)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0-06 07:5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书写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革命老区进行社会调查的真实故事。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创作的难点可想而知。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影片以塑造周恩来为主体,老区农民的精神状态为情节主线,周总理为民担忧的情感为情绪基调。创作出一部具有历史厚重分量的影片。

  真实的历史构成了影片故事的坚实依据:“大跃进”、苏联逼债、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处在天灾人祸的大饥荒中。在这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周总理来到伯延公社。总理要倾听老百姓真实的心里话,要知道老百姓吃得饱不饱?日子好过不好过?影片将民生大计集中在“公社食堂办不办”,来描写周总理四天四夜的调研生活。银幕上第一次用艺术形象正面揭开了中央政策失误造成的后果,形象地再现历史真相。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导演睿智地采用摄影师跟随总理拍照贯穿全片,他是历史的见证者,这个巧妙的视点,有力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恰当完美地统一起来,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平波秋水,狂澜深藏”影片沉稳、从容的叙事,将历史再现与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立足人物塑造,展现周总理的内心世界。他一到伯延,首先从小女孩连弟的话里得知老百姓吃不饱饭,连树叶都被吃光;看到要从几十里外挑水吃;他得知黑糊糊的代食窝头让人拉不出屎,百姓生活的穷困使总理忧心忡忡。他更从公社主任郭凤林安排的虚假场面里,明察毫秋,觉察到浮夸风的严重,他甩开干部深入到群众中访贫问苦。总理坐在老奶奶的炕头问寒问暖;他拉着第一任老支书郭百岁的手唤声“老哥哥”听到真心话;他和乡亲们一起捧着稀粥吃代食窝头;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热情鼓励夜校的汪老师;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影片运用丰富的细节,动情地描绘出周总理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爱民之情。

[责任编辑:任小佳]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