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李大钊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李大钊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4 13:5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1889年10月29日生,塾师曾为之起学名耆年,字寿昌,号龟年。以后改名大钊,字守常。在他出生前父亲去世,出生后不久母亲病逝,由祖父母抚养成人。幼时开始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成绩优异。7岁时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1907年到天津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从预科学到正科。在校期间,李大钊老师、滦州起义主要领导人白亚雨在起义中牺牲,李大钊悲愤不已。1912年冬天曾去北京,与一些政界人物有接触,进一步了解了官僚政治的黑暗。李大钊还在学校里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负责出版《言治》月刊。在此期间,他看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写过《隐忧篇》和《大衰篇》等文章,开始由一个普通的爱国学生成长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志士。

      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同年冬天,得到汤化龙等友人的资助,到日本留学,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学期间,熟练掌握了日、英两种文字,接触到欧洲社会主义思潮,开始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14年,李大钊组织神州学会,团结一部分知识分子,进行反袁世凯的秘密活动。同年11月,发表《国情》一文揭露帝国主义与袁世凯勾结的阴谋。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被留日学生总会推举为文牍干事,起草通电,反对卖国条约。

      李大钊起草了《敬告全国父老书》,并迅速传遍全国。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李大钊又于6月间编印《国耻纪念录》,发表《国民之薪胆》,激励全国人民奋起自救。1916年底,李大钊为联系反袁事回到上海,旋返日本,为留日学生总会编辑《民彝》杂志,并开始撰写《青春》一文。稿成后寄给陈独秀,发表在当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1号上。

      李大钊在《青春》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宇宙、对人生、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看法,歌颂了积极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出了青春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号召青年们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他积极奋进的态度,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一代的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6年4、5月间,李大钊从日本回国。6月应汤化龙等人的邀请,到北京创办《晨钟》报,并任总编辑。他很快就投入到当时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之中。在这场运动的前期,李大钊在《晨钟》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和封建迷信、盲目服从,渐为汤化龙等研究系政客所不满。同年9月,李大钊离开《晨钟》报,随后在章士钊主办的《甲寅日刊》上发表许多反对军阀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文章。

      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之前又兼任经济学教授。这时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李大钊参加了《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一面研究理论,撰写文章,一面到师生和职工群众中去进行革命活动。与此同时,李大钊积极参加北京大学的各种活动。1918年1月,李大钊加入蔡元培发起的进德会,6月当选为纠察员;后参与发起北京大学公余法文夜校。12月,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参加北京图书馆协会,当选为中文书记;1919年1月当选为北京大学教职员会组织大纲起草员,参加临时委员会;参加发起筹备学生游艺大会、学余俱乐部等。

      李大钊特别注意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8年7月,李大钊在《言治》季刊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明确指出了俄国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根本区别,阐明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这篇文章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同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办演讲大会,蔡元培校长演讲了《劳工神圣》,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说,接着又写下《Bolshevism的胜利》的论文。在这篇演说和论文中,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列宁的布尔什维主义,坚信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而一切历史的残余-皇帝、贵族、官僚、军国主义和资本主义,都要被群众的革命巨流彻底摧毁,“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样,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很快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6月,李大钊发起建立少年中国学会;6月30日,在北京召开筹备会议,李大钊被推举为《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会员最多时有100多人。总会设在北京,南京和成都设立了分会。学会在李大钊倡导下,把“创造少年中国”作为自己的理想。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等人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1918年10月,国民社成立,李大钊被聘为《国民》杂志社导师,他不仅积极为《国民》撰稿,而且实际上成为该杂志的总顾问。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影响下,国民社的多数成员在五四运动中成为积极的参加者和领导者。与此同时成立的新潮社,也聘李大钊为顾问,而1919年3月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与李大钊的关系更为密切。

      1918年12月,李大钊与陈独秀共同创办《每周评论》,及时报道和分析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批评时政,初步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新纪元》的社论,主张劳工阶级联合起来,打倒全世界的资产阶级。1919年3月,守旧文人林纾在上海《新申报》发表文言小说《荆生》,诬蔑新文化运动。李大钊发表了《新旧思潮之激战》一文,对林纾的谬论进行了驳斥。《每周评论》第17、第19期集中登载各报有关新旧思潮的言论,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更广泛的开展。

      1919年2月,在李大钊帮助下,《晨报》第7版设立“自由论坛”,经常发表论述新思潮及社会问题的论文,李大钊发表了《战后之世界潮流》、《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等文章。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帮助《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上第一次纪念劳动人民的节日。李大钊发表了《五一节MayDay杂感》一文。李大钊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到11月11日止,这个专栏存在了6个多月,曾陆续刊载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和一些关于马克思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