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6)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6)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1-22 22:3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6) (2012-12-01 09:52:02)

标签: 历史人物 陕西人物 文化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6)

来源:《陕西省各县(市、区)志》

 

 

    张  贤,字思齐,丹凤县户县西衙道村(今名西牙道村)人。少时就读私塾,后又在大王镇以绱鞋为业。年近三十又发奋读书,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选授吏部司务,迁验封郎中。
    他在吏部期间,廉洁奉公,权贵不避,馈赠不受,同事称他为“板张”。少子张刚步行至京探望,贤斥责其说:“农忙时节,你来何干?京城官场有何利益?”刚住数日,贤即令回家,并告诫:“勿再来。”
    嗣后遇战事,朝庭派往山西督催军饷的人受贿,任务过期未能完成。有嫉妒张贤的人,荐贤出使山西。贤既至,威惠并举,执法如山,按期完成了军饷,遂拜山西右布政使。这时,长子张纪又徒步去太原见贤。路过曲沃时,知县送给一头毛驴坐骑。贤问纪驴从何而得,纪具以实告。贤怒而斥责,并命把驴送还。
    由于张贤出任山西有政绩,吏部内定升任都察御史,表疏未上,贤呈请辞职。归乡后,布衣素食。病中,他嘱咐两个儿子:“我死后不要收人送钱,伤我节操;不要撰墓志铭,表虚荣,失我真;不要做石羊石马,侵我坟。”卒后,二子遵命,葬贤于祖茔。(陕西户县志)


    张宗孟,字泗源,山西定襄人,明崇祯元年进士。崇祯八年(1635)任户县知县,连续三任共八年。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如琏所编《户县志?名宦》载:张宗孟“廉以洁己,慈以惠下。与人语,煦煦可亲,而阶庭肃穆,胥吏奔走无错址,粮不征而足。其他诸台别有征调,即疾声而呼,不为应,终不忍屈吾民以供逢谀,左师兵过(左良玉所率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军队),各处俱进城,公拒之,一切供亿俱置城外,扃其门。”这段记载,不无谥美之词,但在封建官吏中,张宗孟当属主张轻徭薄赋的循吏。他在职期间,于县城中心建起钟楼,重修文庙大成殿,重修渼陂,开拓吕公河,修涝店以东之三里(中原、渭曲、兴仁)河,增补《户县志》。但他终究是封建官吏,曾聚众办团练,扼守户县城,顽固拒抗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陕西户县志)


    张山拊,字长宾,平陵人。西汉成帝时任尚书师、博士,官至少府,被封小夏侯。学识广博,对社会、自然界等都有研究,尤对天文、灾异、水利造诣颇深,所著《论石渠》驰名于时。学生中名人甚多。(陕西秦都区志)


    张  湛,号严好,平陵人。东汉建武年间为光禄勋。对军国大事多有谏诤,因入朝时常乘白马,光武帝每见便说:“白马生复谏矣”,对其非常器重。后任太子太傅。(陕西秦都区志)


    张  兴(1592-1708),咸阳人。寿计116岁。初居马跑泉破窑中,后住苏家庄古寺下,编茅为居。生活贫寒,但数十年童颜不减,百岁以后,康熙皇帝得知,下旨召见入京,御赐“长年人瑞”四字遣归。陕西巡抚鄂公海率僚属捧御书登门祝贺,举人张典为其写传。(陕西秦都区志)


    张玉汝,清末贤良。字子珍,沣西乡八里庄人。禀生,善画,所作匍虎,尤有生气。光绪二十四年(1898),沣水决堤,许多村庄被淹。官府拨赈银400余两,被某乡绅吞没,无人敢问。他率乡民上诉,追回赈银。在他主持下,以赈银为修堤费,每年正月,组织劳力补修,堤岸逐渐增高,解除沣水块堤之害,受乡里称道。(陕西秦都区志)


    张宝山(1877-1961),名医。古澶乡石斗村人。1917年开始行医,1956年进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任主治大夫。精通医术,擅长内科,尤精血症。远近延请,门庭若市。(陕西秦都区志)


    张绍芳,字孝先,户县人。潜心治学,且善诗歌,人谓有王太史(王九思)之风。明嘉靖十六年(1537)中举,初任襄陵高平教谕,正身率士,不受束修(即今工资)。迁沁水县令,廉洁刚正,请吃不去,后调五台县,修学育才,民有“张青天”之称。最后为河间同知。(陕西户县志)


    张玉德 字比亭,邑庠生,户县北街人。生于清乾隆时期,卒于道光年间。20岁后肄业省南荐福寺(今西安市小雁塔)。
    张玉德爱好诗文,工于书法,尤善行草。自撰《雁字回文诗》三百六十首,文字优美,平仄工稳,音韵和谐,旋回精巧,倒顺成句。嗣后又综合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特点,以真、行、草、隶、篆五体书于碑石,为《雁字回文诗碑》。人称三绝:以“雁”字为诗三百余首一绝;回文二绝;真、行、草、隶、篆以仿名家书法为三绝。
    张玉德与周至路润生(翰林)友善,当时巨室大族,每刻碑板,多请路撰文,求玉德书丹。他的作品《经呈寺法派碑》、《韩时凤墓志铭》等石刻,曾在上海石印刊行,人称是“肥不露肉,瘦不露骨,珠园玉润”。当时求书者“门阈为穴”(踢破门坎),但非正人君子,又不肯为其书写。一次,曾写一幅字帖,送给一位穷朋友,被友典当了五十两银子,他知道后又醵金给友赎回。
    张玉德所书碑石墨迹,大多散佚,今户县存有《香雪斋雁字回文诗碑》二十三通(原二十四通),雁字回文诗手稿一册。张玉德雁字回文诗墨迹,原存牛东王少萼家,王芝庭喜书法,携之去。后王赴宁夏,遭马仲芙之乱,遂散失。(陕西户县志)


    张聚魁,丹凤县竹林关张家塬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拔贡,民国时历任商县高等小学校长、商县中学校长、河南鄢陵县县长。由于他清廉寡欲,广求民瘼,而获清声。张家塬故里犹有其在河南任职时之救灾功德碑,云“吾乡饥民不致散四方填沟壑者,先生之功也”。后回陕任商县县志馆馆长,纂修《续修商县志稿》。(陕西丹凤县志)

 

 

    张云山(1908-1933),乳名治银,丹凤县商洛镇显神庙村人,初随商洛镇后坪民团头领周疯子闯荡,继而杀周自任队长,后缴获李长有军一批枪支自称团长,手下五个中队。第一中队长彭双治,第二中队长张元亮,第三中队长卢定中,第四中队长张月娃(虎森),第五中队长许佐庆,特务队队长贺奎(张继善接任)。全盛时期控制三十六个保,西起棣花,东至老君,南至山阳中村、洛峪,北至留仙坪。
    其给养全由地方摊派,民众负担日重,但仍暗地绑票,敲诈勒索,每到南、北二山,更加公开抢掠,与土匪无异。特务队长贺奎,不服约束,张升其为副团长,削去实权。民国二十二年(1933)9月2日,张云山被心怀不满的贺奎用黑枪打死。(陕西丹凤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