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竹笛人物】踏歌一曲秦川来

【竹笛人物】踏歌一曲秦川来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3 13:5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踏歌一曲秦川来 ——访笛坛名家张延武先生

 


     延武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陕西籍人,也许正是这个历史上有着特殊地理区域,这个充满了丰富音乐元素的特殊地域,多年来培养和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音乐家。在延武和马迪老师即将赴山西太原与山西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合作演出《风雅秦晋》笛子独奏音乐会前夕,笔者有幸赴约,心怀疑虑的走访了这位在众多吹笛人心目中的大师级人物,这次近距离的接触延武老师使我更多更深地了解认识了这位在笛坛集演奏、教学、创作、指挥于一身的特殊人才。文温而雅、谈吐随和、平易近人,这是延武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每每谈到笛子和音乐作品时,他仿佛象换了另外一个人:炯炯有神的目光、丰富的表情以及饱含感情的手势,话语犹如涛涛江河一泻千里,更象音乐里的高潮来临,具有势不可挡之气魄。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延武老师已执教于西安青少年宫民族乐团,在少年宫执教乐团整整六年期间,他已经集创作、指挥于一体,并创作和改编了一批民族管弦乐作品以及民族器乐独奏作品,如:民族管弦乐合奏《喜悦》、《青少进行曲》、《信天游》、《游击队之歌》、《苏珊娜》、《新编紫竹调》;中阮独奏《关中情》;扬琴独奏《弹歌》;唢呐独奏《秦川美》;吹打乐合奏《拜年调》等等。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因就职于陕西省歌舞团并常年参与唐乐舞演出和创作,这期间同时创作了大量的唐乐舞音乐,如:《霓裳羽衣舞》、《秦王破阵乐》、《白紵》、《巾舞》、《丽人踏青》、《踏歌》、《人声与弹拨----春游图》、《万岁乐》、《古道吟》等等。近年来众笛友只是通过视频或曲谱了解到延武老师诸多的笛曲作品,然而在笛曲的另一面,熟不知延武老师还有着不可思议的作品创作量,令我肃然起敬。

    2000年后他离开了陕西歌舞剧院,只身一人来到了陕旅集团重新组建了团队,并开始了新的创业。当我提到延武老师诸多的笛曲以及它们的创作过程时,他感慨的说:“我的音乐创作,首先是冲动,其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再接下来就是为我所用”。比如《打秋千》这首笛曲,是我早年为一位歌唱家吹伴奏时发现的一首好素材,又比如《踏歌》,也是在一次西安古乐的录音时发现的好素材,用此素材2000年为陕西歌舞剧院创作了时长20分钟的组舞《踏歌》,当年这首作品上演后得到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的高度评价:“延武这首作品旋律优美、配器精致”,以及著名笛子演奏家高明先生、著名指挥、作曲家邵华先生(延武的指挥老师)的高度评价:“奏法新颖、配器色采丰富”。延武老师在常年累月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养成了一种对声响敏感的习惯,平时可能会下意识的关注所接触到的任何不同等级的作品,而且不拘泥任何演奏形式,筝与人声《乡音》、《高中低三把琴胡的对话----秦风三章》。这个十年在事业上的收获可谓硕果累累,这个十年他多次奔波于台湾、香港、大陆各地,与诸多演奏大师合作并同台献艺,同样四项专业并驾齐驱,令人惊叹 。

   “延武老师以您的时间、精力 ,多年来是如何支撑您的音乐事业,又如何能同时兼顾 ?”

    “这个话题很多好友都问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著名国乐人陈邵箕先生,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张延武,你指挥、作曲、演奏,还要教学,那里来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其实这应该是多年来专业方面的积淀,其次也是多年来形成的多方思维、多方工作的习惯,当然要想超负荷完成你所挚爱的工作,无疑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且肯定要比常人付出的多。“延武老师,指挥、创作、演奏、教学四者如何平衡?”延武老师用歉意的笑容和语气答道:“我是笛圈里最不务正业的人,只是大家不好意思批评罢了,但我深知是笛子把我带向音乐的海洋,也是笛子让如今的我自由翱翔,这种情感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也曾经有过放弃演奏的念头,记得2000年林谷珍先生来西安商谈我和马迪老师赴台演出事宜,在听完我的演奏后,他的一席话如今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张延武呀!指挥、作曲再忙,笛子千万不要丢!”如果说近十年我为中国竹笛做出了一些贡献的话,在这里我最想感激的人,就是我们大家所敬佩和敬重的林谷珍先生,如未有林先生多次盛邀赴台演奏讲学,如未有他的无数次激励,很难想象今天的我以及近十年来的创作成绩,这种情怀使我坚持如今。目前虽然身兼数职,但第一想法还是如何能把多年来总结的演奏经验传送给学子们”。“延武老师,您除了在西安唐乐宫任音乐总监外,还在哪里兼职?”“我现在是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常任指挥、西安交通大学民族乐团常任指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教授、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秦筝乐团艺术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逐步减负,逐步向单纯化过度,最终会毫无顾忌,完全彻底回到笛子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笛子的方方面面。”

    谢谢延武老师,我想众多笛友在了解您的同时可能更多的期待是您新作品的不断涌现,在此祝愿您笛乐艺术更上一层楼,更好的推动笛乐艺术发展!

                                    (本文系《中国竹笛》杂志第45期封面人物采访稿)文/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