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港交所CEO李小加:深港通前夕的焦虑

港交所CEO李小加:深港通前夕的焦虑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5 12:1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摘要] “实行沪港通和深港通就像建大桥一样,建桥人的心态非常平和。首先第一大判断是河两方的人都想到对面去,只要这是一个大趋势,就要建桥。

  深港通或将在11月正式开通,这是各方信息的综合指向,而在深港通开通前夕的国庆假期,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位于港岛的寓所突然遭窃。由于这一寓所为“张国荣旧居”,身为银行家的李小加,意外受到了娱乐和财经界的两重关注。

  李小加的“跨界”身份一直都在,只不过此前一直是地域性的跨级—回国带领摩根大通的中国人、首位出生于中国内地的港交所CEO等。

  在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李小加仍然在进行着近期多个深港通主题演讲中的一唱在深圳福田保税区桃花路1号的深圳改革创新研究院—这栋矗立在深圳河边的大楼面朝香港新界,他向报告厅里挤得满满当当的深圳听众演讲。

  李小加希望传达他重复了很多次的理念:即将实行的深港通将和沪港通一起,成为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接的平台,让国人“坐在家里投世界”。

  “沪港通实际上不是大家拿着钱到对方(国内)去投资,但又是大家都可以投资。比如这边是国际投资者,那边是中国投资者,而所有的国际投资者想要投上海的A股,国际投资者下单都是在海外下单,中国的老百姓(行情603883,买入)都通过中国的券商下单,下完以后拉到上海交易所,上海交易所统一把电子单拉到香港交易所。”

  “中国的王大妈、李大爷的单和亚当·史密斯、威廉姆斯的单都在香港交易所交易,王大妈就把单卖给史密斯了—王大妈不会去找史密斯,史密斯也不认识王大妈是谁,是电子订单把他们两个拉在一起了。”

  理想是美好的,但公开资料显示,沪港通并没有给香港交易所带来期待中的流动性改善。

  李小加对此相当坦然。“建桥的人心态非常平和。”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沪港通南下资金规模未达预期

  公开资料显示,通过南向互联互通机制的股票成交额只占香港市场总成交额的15%左右。

  “所有人对于沪港通开始后的预期,都来源于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当时正是属于市场发展到最顶峰之前的一段时间,突然有了直通车,市场一下从1万多点上到将近3万点—从那以后,大家就觉得只要是和直通车类似的东西,就不得了,因此什么预期都有。而我当时是否很明白,觉得不可能是那样的?也不是,我也觉得沪港通应该有很大的影响力。”李小加将沪港通和深港通比喻为建大桥,“但实行沪港通和深港 通就像建大桥一样,建桥人的心态非常平和。首先最大的判断是河两方的人都想到对面去,只要这是一个大趋势,就要建桥。建好桥以后不可能马上有好多车,除非路上已经挤满了—建桥以后还要有很多辅路和标志、加油站等,最近一两年,我们把这些都弄清楚了。包括以前港交所对基础资讯收费,很多投资者根本看不到资讯,怎么交易?现在都免费了,所以交易活跃。”

  在李小加看来,建桥了,路建好了,标志搞好了,灯搞好了,交通一定会来—因为两地市场不可能隔绝。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洪灏认为,长期来看,深港通开通后,港股的“游戏规则”将逐渐发生改变。香港市场开放度高,资金流向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全球市场波动和英国意外“脱欧”,均引发资金出逃,拖累港股表现。而A股市场主要受国内流动性影响,外围因素对其影响较校随着内资的不断流入,内陆的流动性影响加剧,而国外市场对其的影响将逐步减弱。同时,随着两地互联互通进程的深入,AH股的估值差异也将逐渐缩校

  除了股票之外,港交所也一直希望成为国内国际多种资产交易的节点。

  早在2013年,李小加就表明过这一态度,港交所将努力成为一家“多资产类别交易所”,打造成“中国投资者的一站式商店”—2012年,港交所就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此后,港交所一直希望在亚洲时段扩展LME的市场,也曾提出考虑与内地三大期货交易所合作,以“沪港通”为模板搭建“商品通”。在前海设立现货交易平台则是其新三年战略发展计划中点出的“现货通”。

  “我们在前海的现货交易平台,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交易所。”6月14日,在出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亚洲年会时,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希望从基本金属开始,在内地制造出真正的中国价格基准,并在此价格基准上进一步发展出更多期货产品。

  基础制度已成体系

  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晚间,深交所发布与深港通相关的八大业务规则,包括《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港股通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港股通委托协议必备条款》《关于深港通业务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事项的通知》《香港结算参与网络投票实施指引》,以及修订后的《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实施细则》和《交易规则》。

  9月26日晚,港交所在官网公布了一份90多页英文版的《深港通资料更新》,以此方式披露了深港通细则。

  两方各自公布规则,深港通业务规则基本齐备,基础制度已成体系。

  9月30日,中国结算也发布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登记、存管、结算业务实施细则》。根据相关规定,明确了中国结算与境内结算参与人之间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有关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可以其他货币作为结算货币。

  在此之前一个月内,金融机构已纷纷布局香港。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9月份有21家机构获发资产管理牌照,创今年单月新高。有评论认为,这与深港通即将开通及内地险资获准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有关。

  国内券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则纷纷赴港上市。9月27日公开招股的招商证券(行情600999,买入)拟10月7日在港主板挂牌,将成为今年第三家在H股登陆上市的内地券商。2016年至今,内地有8家知名大金融类企业在港交所完成上市—3家企业是银行,3家企业是券商,另外2家企业是融资租赁企业。其中IPO募资额最大的是邮储银行,募资达566.27亿港元—IPO募资总额达到了1103.45亿港元。中信建投证券也于9月26日在港交所披露了上市资料。

  港交所规则争议

  对于沪港通、深港通的最大争议,始终指向“老千股”这一持续多年的问题。9月初,李小加在网上发出《关于“老千股”》一文,将老千股定义为“主要是指大股东不以做好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而主要通过玩弄财技和配股、供股与合股等融资方式损害小股东利益”的上市公司。

  9月30日演讲当天,李小加也回应了这一问题,表示“市场总有坏人。有时候会被老千股拿来搞配股,好的上市公司拿规则干好事,坏公司有可能干坏事,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谁好谁坏,香港法律制度基本是你干完坏事儿再来找你,不能假设你会干事儿,然后找理由控制你”。

  李小加的管理哲学则是“那么,我们宁可走漏一个,绝对不冤枉一个”。他表示:“我们要在执法上面更加严厉,这是公认的。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监管上面已经加强力度。”

  这也是深交所八大业务规则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其中,《港股通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增加了关于“老千股”的风险提示。《关于加强深港通业务中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他相关事项的通知》则明确了以名义持有人披露定期报告中的前十大股东,但境外投资者应当作为实际拥有人构成信息披露义务主体,并合并计算一致行动人拥有的权益,履行权益变动披露义务。

  李小加还提到:“还有很多声音说能不能把融资工具收起来,不要给这些公司这么快融资。事实上香港不喜欢给我们官员很多权力,规定东西都是中性的东西,菜刀都是切肉,一个人杀人把所有菜刀收起来不允许用,每一次切肉时申请菜刀,那寻租机会很大,对市场极不方便,不市朝。”

  最近港交所要进行的,则是一场不太受业界欢迎的改革。

  根据公开报道,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交易所公开表示,他们正在合作研究审核IPO的新机制。券商和立法委员称相关提案将让权力向证监会转移,港交所称,新方案未咨询上市委员会的意见—该委员会成员由交易所任命,负责审批IPO。香港业界人士普遍反弹,认为此举若出,意味着香港上市规则由现行的“以表现为基础的披露制”将更改为“以政策走向为本的审批制”,是监管制度的倒退。

  香港证监会CEO欧达礼(Alders)则声明,“新的咨询改革不是为了揽权,仅仅是为了简化上市监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