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奢品 > 奢华秀场 > 《手机》[斯蒂芬·金小说]

《手机》[斯蒂芬·金小说]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7 06:34 编辑: 网络 查看:

《手机》[斯蒂芬·金小说] - 基本资料

    《手机》小说

斯蒂芬·金[美]——2007年,悬疑小说非他不读
他是世界上最会说故事的鬼才
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全球销售已逾3亿册,
每一本都是美国畅销书榜第一名;
超过70部电影和电视剧改编自他的小说
因此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

《手机》
作者:斯蒂芬·金
翻译:夏菁
定价: 26元
出版:2007年1月1版1次
ISBN:978-7-5327-4212-7

《手机》[斯蒂芬·金小说] - 内容简介

一旦某天手机发射出的脉冲能像杀人机器一样把人变成行尸走肉,我们该怎么办?

10月1日,上帝仍然驻守天堂,道琼斯指数停在10140点,大多航班准点起降,克雷顿里德尔活跃在波士顿街头。他刚谈妥一本连环画书的事宜,终于可以靠画画来养活家人。他为长年吃苦耐劳的妻子挑选好了一份廉价的小礼物,也想好要为儿子买点什么,甚至准备犒劳一下自己。克雷顿满心欢喜,眼前一片光明。

世事瞬息万变。通过手机发射的脉冲清除了毫无防备的人们头脑里的所有人性,只剩下攻击毁灭的本能。文明再次坠入黑暗时代,其过程毫无例外地充满血腥,而速度之快恐怕最悲观的未来学家都无法预见,似乎那堕落的一瞬早已命中注定。两周以后,天空重又被鸟类主宰,股票市场已然成为历史。万圣节到来之前,各大城市沦为空城,世界面目全非。

不使用手机的克雷顿和其他幸存者绝望地发现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屠宰场,人人都是杀人机器。克雷顿能从这场灾难中逃生并拯救出自己的妻儿吗?当“凶铃”不只在午夜响起,你,还有胆接手机吗?

《手机》[斯蒂芬·金小说] - 关于作者

“每个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说。”——英国作家 克莱夫·巴克

 《手机》小说-作者:[美]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本名罗伯特·贝茨曼,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斯蒂芬·金声名鹊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其作品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
在斯蒂芬·金3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了200多部短篇小说和40部书,被翻译成33种语言,发行到35个国家,总印数超过3亿册。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70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因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例如《魔女嘉莉》(《Carrie》)、《闪灵》(《The Shining》)、《热泪伤痕》(《Dolores Claiborne》)、《危情十日》(《Misery》)、《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等等。

6次获布莱姆·斯托克奖,6次获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1996年欧·亨利奖,2003年11月19日,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

《手机》[斯蒂芬·金小说] - 热门评论

一旦某天手机发射出的脉冲能像杀人机器一样把人变成行尸走肉,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出现在斯蒂芬·金的新书《手机》中的一幕。……《手机》一书依旧保持着斯蒂芬·金典型的写作风格。金的书迷们肯定会对《手机》十分满意,并且急切期待斯蒂芬·金下一本新书的发行。
——《》

自从三十年前斯蒂芬·金的第一部小说《卡丽》问世以来,广大的书迷就一直忠于这位恐怖小说界的偶像。创作了50多部作品后,斯蒂芬·金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黑色幽默的社会评论……一些评论家对金惊人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大加赞赏,然而却也有人对他的双重性格和漫无目的的情节设置提出异议。
——《》

《手机》引用了像2001年的“911”事件之类的灾难,重复了去年可怕的海啸和卡特立那飓风所带来的巨变,反映了伊拉克充满暴力的混乱状态……来自地狱的手机是整个故事的一大悬念,但是此书偶尔又会面临只有悬念却没有结果的危险……《手机》采用了斯蒂芬·金传统的叙述风格,采用这个时代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加以修饰。
——《纽约时报》

……斯蒂芬·金的从理查德·麦瑟森描写吸血鬼王国的经典之作《我是传说》(1954)和乔治·罗梅罗的电影中寻找写作主题,一举打破了有关他江郎才尽的说法。
——《》

当你拿起《手机》这本书后,你就很难再放下它。
——《华盛顿邮报》

作为一本情节刺激,扣人心弦的恐怖小说,《手机》证明了斯蒂芬·金又拧开了另一个充满创作源泉的水龙头,而生命的这个阶段往往是绝大多数作家在干涸的、满是灰尘的文学田地上过度耕耘的时候。
——《》

我真想把那些主人公从《手机》里拖出来,紧紧地拥抱他们,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的。
——

《手机》[斯蒂芬·金小说] - 夏菁简评

黑暗之心——《手机》简评(夏菁)
翻译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总忍不住盯着自己的手机发呆,似乎这小玩意一下子复杂了起来。

每天,我国的两亿只手机几乎每秒种都在繁忙的工作着,除了沟通信息传达心意以外,这些形状各异,绚烂多姿的小玩意已经成为流行时尚和馈赠佳品。尤其在大城市中,不使用手机的人已然是“少数中的少数”,然而……

有没有人想过,在某一天的某一刻,如往常一样接听或者拨打手机的人将从此彻底地改变。这里说的并不是“手机辐射”,因为手机辐射对人的影响是需要长时间和高强度的使用才会显现出来。这一次,斯蒂芬·金所描绘的是被普通的手机瞬间彻底改变的人类以及人类世界。

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美国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据说他的作品和《圣经》一样是美国普通家庭的必备读物。他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人性深处黑暗角落的深刻剖析。《手机》这部小说勾勒出文明世界崩溃的残酷画面以及几个幸存者竭尽全力求生、思考和对抗的过程。就像斯蒂芬·金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十分熟悉的物品和生活习惯在他的“想象力王国”中瞬间变成了杀人武器或者毁灭工具,其结果往往是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力范畴。

其实,技术的滥用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这一说法绝不是斯蒂芬·金的首创。自哲学家海德格尔警告世人技术对人类及人类世界的“异化”之后,西方学界对于科技的反思不断,因此,科技终将毁灭世界的预测也不绝于耳。但是,通常被列为“罪魁祸首”的是核武器与人工智能,当然,温室效应和资源枯竭甚至外太空的小行星撞击也都在严肃科学家的考虑之内。从来就没有人会想到手机能够制造出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摧毁文明?大概会有人嗤之以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文明并非坚不可摧,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而且历史上辉煌文明的崩溃往往都在当时人们的意料之外。

手机到底如何摧毁文明?斯蒂芬·金给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手机发送的特殊脉冲信号直接抹掉了正常人大脑中储存的绝大部分信息,就像电脑格式化硬盘一样,于是正常人类瞬间发生了变异,现有的文明也随即崩溃。在小说中,斯蒂芬·金借一位老教授之口阐发了他对于人类心理本质的思考:杀戮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也是人类心理所服从的“首要指令”。人类文明也一直是在理智与本能不断交锋中产生的。小说开头最为吸引人,一个普通的午后,美丽的波士顿城霎时变成“人间地狱”。使用手机的人变得比最野蛮的野兽还要邪恶,城市化作了“丛林”,疯狂彻底地战胜了理智,不择手段地生存下去,消灭异己成为大多数人的“信条”。但斯蒂芬·金并没有让这个“后文明”时代变成血腥屠宰场就完事了,小说中的“变异人类”在最初的疯狂杀戮之后不断地在演化,其想象之大胆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但又相当有说服力。

也许有人会说,《手机》肯定又是一部《达芬奇密码》,在故事的结尾处,那些幸存的正常人肯定最终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揪出了幕后策划这场利用手机散布特殊“脉冲”信号的“黑手”。但是,斯蒂芬·金的故事并非是沿着“发现阴谋---揭开阴谋”的思路进行的,在结尾处留给读者相当大的空间去自由想象。整部小说的重心并非是情节,而是对那几个普通如你我的幸存者的刻画。主人公克雷是位不知名的漫画作家,对儿子的爱是他一路排除万难不断反抗变异人类的动力,和他一起挣扎求生的也都是普通人:善良的单身汉汤姆、痛失双亲的女中学生爱丽斯还有寄宿学校学生电脑高手乔丹。这些人物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并非蜘蛛侠、蝙蝠侠或者超人那样的英雄豪杰,也不是国王、总统、将军那样的尊贵人物。这些普通人的喜悦和悲哀、希望和绝望、怯懦和勇气在我们读来都会“心有戚戚焉”。斯蒂芬·金一贯善于刻画普通人物在某些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这种“平凡人物”所拥有的“英雄气概”也是他的小说一再畅销的原因,也是他于2003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所颁发的“美国文学卓著贡献奖”的原因。一位畅销书作家能够获得严肃文学奖,当然不光是凭借故事情节的诡异离奇。

斯蒂芬·金的小说引进我国后,一直都有些“水土不服”,原因有很多,但恐怕最关键的原因恰恰就是在美国成就了他卓越声望的最重要因素: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大概是由于中美两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实在差别太大,我国读者对于陌生的异国生活细节,如饼干等零食品牌,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等并没有太多耐心。但《手机》这部小说所围绕的核心恐怕能够战胜这种文化沟壑,因为,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谁还会对手机感到陌生呢?有数据显示,我国国民拥有的手机数量为两亿部左右,早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到2010年,手机的普及率在我国更是要达到50%。

看完这部小说以后,下一次你身边的手机响起,灯光闪烁,是否会有恐惧在你内心迅速蔓延开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