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学习篇)(9)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学习篇)(9)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1-26 17:1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父母应该懂得,良好的记忆需要有发育良好的大脑和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记忆力,父母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安排好孩子学习的环境。
    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蛋黄、瘦肉、海鲜、豆制品等,同时,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等。另外,要控制孩子的饮水。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大量饮水时,他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大,从而会使下丘脑合成及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这是不利于记忆活动的。因此,父母让孩子保持平衡的饮食结构,保证大脑的营养供应,控制孩子饮水量。
    在起居方面,应该选择蓝色、灰色等色调来布置孩子的房间,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记忆事物。房间内东西的摆放要整齐,杂乱无章容易干扰视线,影响记忆。在为孩子选择台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选择灯泡太亮的,而且最好不要让灯光直接照射到桌面,可以使用间接照明,比如,让灯光照射到墙壁,然后再反射过来。这样,光线就比较柔和,不会刺激孩子的眼睛,有利于他集中精力学习。

    建议二:让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

    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理解、再认、再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识记是记忆的开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理解是保持的基本条件,再认和再现是记忆水平和质量的反映。
    记忆有自身的规律,这是由遗忘规律所决定的。专门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是: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节后,仅过1个小时,就遗忘了7个;2天后,又遗忘了1个;6天后,虽然遗忘还在进行,但是速度更慢了。可见,当记忆过程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记忆刚结束,在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越往后则遗忘越少。
    正是因为已经记住的东西在遗忘的时候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针对遗忘的特点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刚学过的东西要多复习,以后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对于年级较低的孩子来说,最好间隔一天,如果孩子要准备考试,则父母要强调平时经常复习,多熟悉教材,进行有意识的背诵,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和对记忆的信心。

    建议三:帮助孩子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

    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早晨和晚上睡觉之前是记忆效果比较好的时间。因为早晨头脑最清醒,记忆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而根据心理学研究,在睡眠中的记忆力是不会下降的。因此,睡觉之前记忆材料,可以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从而减少遗忘。
    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如果孩子在早上记忆效果好,可以让孩子在早上听一些英文歌谣、诗歌、散文等,然后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知识,但要注意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在晚上睡觉之前记忆效果好,可以让孩子在睡觉之前记忆一些内容,然后让孩子在第二天醒来后进行回忆,这样效果是比较好的。可以让孩子在他的最佳记忆时间里固定地识记、背诵、理解,直至完全记住。

    建议四: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孩子对有兴趣的东西能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
    有位教师为了让孩子明白“笑嘻嘻”和“笑哈哈”的不同,故意在讲课时露出笑嘻嘻的表情,然后问学生:“你们学习很努力,老师很高兴,你们看老师的表情是怎样的?”
    学生们都说:“老师笑嘻嘻的。”接着,学生们也都笑嘻嘻的。
    老师看学生们高兴的样子,哈哈笑了起来:“老师说你们学习努力,你们很高兴吧?”
    学生们回答:“是的。”
    老师又问:“那老师刚才的表情是怎样的?”
    学生们说:“笑哈哈的,老师都高兴得笑出声了。”
    “是的,老师真的很高兴有你们这样努力学习的学生。”老师接着问,“那么笑嘻嘻和笑哈哈有什么区别呢?”
    一位学生回答:“笑嘻嘻是咧着嘴笑,主要表现在脸上,并不发出笑声;而笑哈哈就是高兴得笑出声来。”
    可见,老师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在记忆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肯定记得很牢。因此,要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心情舒畅中来记忆。孩子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忆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诱导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习,而不要一边责骂孩子,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这时的记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同时,父母也可以教育孩子运用一些方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特殊的加工,从而变成感兴趣的东西来记。

    建议五: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