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心地善良是人生一座心灵的桥梁

心地善良是人生一座心灵的桥梁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6 10:4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则强调与人为善,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它所包涵的理解、宽容、团结、互助,不仅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桥”的作用是连通双方,使两岸的交往不再存在障碍:“心桥”是连通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使心与心达到交流、理解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总是以真诚的微笑示人,以阳光的心态看人,以发自内心的行为助人。心地善良的人,心地光明,行为坦荡,与人相处融洽,不嫉妒,不仇视,不攀比,修养不需鞭策,给予不求回报。反之,不心地善良的人,常常心地狭隘、对人常怀敌意,这种人往往睚眦必报,嫉恨强于自己的人,歧视弱于自己的人,甚至恶意侵害他人。
  
  人的社会属性,注定了每个人都处在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中。个人不但要处理自己复杂的情绪,还要处理各种关系,要与他人交往。以何种心境,何种形式与人交往,也许不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长度,但可以影响到他的人生宽度。
  
  总而言之,心地善良是善解人意的姿态与方式,从好的方面来理解别人意思,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徒增敌意。心地善良的人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总是伸出一只手,对人的一个微笑,不苛求,不强加,与人为善,表明一个人的心胸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的纯净与高尚。
  
  那么,做心地善良的人应该怎样去践行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做一个心地善良人,应该做到友好真诚。
  
  处世待人最重要的一个字是"诚"。古人所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至理名言。活着就要真诚。真诚是向世人敞开的心扉,是高尚者心底坚贞不移的节操,体现的是一种道德素养和气节修炼。
  
  以诚待人,将使自己魅力无穷,会在人们心灵之间架起信赖之桥。真诚能够换来真诚。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要别人也以真诚回报,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换回别人的报答,这本身已经不够真诚,因为真诚不该含有任何杂质。
  
  真诚不是智谋,但它常常放射出比智谋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费尽千辛万苦办不成的事情,靠真诚就能够办好。社会需要真诚,人们渴望真诚,真诚的力量强大无比。如果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热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真诚,少一份虚伪,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猜忌,那么我们的家庭更温馨,邻里更和谐,社会更温暖,生活更美好。
  
  做一个心地善良人,应该增进和谐相处。
  
  “心地善良”不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而是人际之间为了实现善价值的相互促进和帮助。中国人对于"和合"文化的崇尚由来已久,有关这方面的理论阐述更是博大精深,在重温传统文化的精华时,我们不难发现,先贤哲人在讲到和谐时,讲自我的和谐。
  
  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我矛盾的立足点。“反求诸己”是我们实现与这个世界和谐统一的基本思维方式。自我和谐实质上是自己内心和谐。自己内心和谐,就能做到守正心灵,认知健全,演好角色,控制情绪,心无旁骛,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追求内心和谐,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很多人出问题,究其根由是他们思想先出了问题,是自己的身、心、灵、神不再和谐所致。自我和谐实在是一种心灵美,是内外兼修的美,是外在与内心统一的美,是生命中的真正珍品。
  
  做一个心地善良人,应该坚持与人为善。
  
  心地善良是立身处世之宝,待人处世一个可贵的品质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善良就是怀有一颗仁慈之心,拥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心地善良中也蕴涵着一份责任。
  
  心地善良源于高尚的道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内心世界里一片广阔的视野。有了善良这一宝贵情操,行动就有了指南,人生杠杆就有了支点。“善言良语三冬暖,恶言冷语六月寒。”善言是善心的流露,善良的人必然以善言待人。
  
  应该讲,人性中有善也有恶,心地善良的人将人性恶的部分压缩到连自己都无法察觉的程度。所以,心地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能洞察并抑制恶的能力。道家的始祖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善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现在是市场经济,红尘滚滚,有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原则已经陈旧得失去了光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社会需要善良,人民需要善良,自己也需要善良。我们要牢记老祖宗“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的叮嘱,并深思之,体会之,践行之,使善良成为一种永恒的心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境界。
  
  做一个心地善良人,应该保持心平气和。
  
  心地善良,是一个人更好的容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心地善良的人总是心平气和的与别人探讨问题,心地善良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心地善良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心地善良是“送温暖”的举措。
  
  心地善良的人,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了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
  
  由此可见,心地善良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心态平和与人交往的时候不可急躁,当心情不好或者有烦心事的时候要及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和他人交往,以免情绪失控伤及他人,造成误解。要有一颗平常心,当能做到泰然处之的时候,很多原本棘手的事就会变得豁然开朗。
  
  做一个心地善良人,应该注重设身处地。
  
  既然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就不要渴求或强迫别人与自己完全一样,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强加于别人身上,让别人完全符合自己的意愿。
  
  首先,心地善良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心地善良是建立在主体的平等地位之上的,友善的双方都拥有共同的要求,彼此间有着同样的愿望。
  
  其次,心地善良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心地善良不是一种偶然的情绪,而是一种稳定的道德联系。在这种联系之中,公民之间真诚相待,建立互爱互信的伦理秩序。
  
  再次,心地善良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心地善良虽然不以互利为前提,但是在友善的联系中,人与人之间进一步巩固了互助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互助中,大家都平等相待,没有任何人与人之间因为给与帮助或者接受帮助而处于人格的优先或者弱势地位。
  
  做一个心地善良人,应该怀有宽阔胸怀。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就是退一步。有位哲人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
  只要宽以待人,就能与邻里和睦相处,就会出现“近邻”胜过“远亲”的局面。能够容得下别人和你不同的地方,世上人与人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对于自己与别人的做事说话的不同或想法的差异却很容易让自己对别人产生片面消极的看法,因而心胸宽大意味着要能够发现不同尊重不同。
  人是需要关爱,需要关怀,需要友好的微笑,更需要理解、宽容和尊重。相处时需要包容,争吵时需要沟通,孤独时需要人陪,难过时需要安慰,生气时需要冷静。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心与心的沟通,是理解之后的善意行动。“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多想别人的处境,多体谅别人的难处,多关心体谅他人。

请点击更多的人生感悟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