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高三)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高三下册 人教版 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高三)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高三下册 人教版 语文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8-17 19:0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高三)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高三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

  1.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写战争景象用了什么手法?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2)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我们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征战者脉搏激剧的跳动。看到征战者在东闯西突的搏杀的身影。

  2.阅读寒山《城中蛾眉女》,完成试题。

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这首诗借“城中蛾眉女”的形象来比喻什么?怎样理解结尾两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诗借“城中蛾眉女”的花容月貌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技,比喻人间高贵荣华。结尾两句,“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说明好景是有限度的,一切美景都不可能永远存在,表达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主旨,言近旨远,形象生动,有着讽时警世的作用。

  3.阅读沈俭期《夜宿七盘岭》,完成试题。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写作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本诗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叙述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了惆怅不寐的愁绪。(2)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严密,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

  4.阅读张几龄《归燕诗》,完成试题。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作者在写燕子时,是怎样传达自己的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从海燕“微眇”(出身微贱)写起,隐寓自己出身微贱。再写燕子“乘春亦暂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就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绣户”“华堂”“玉堂”,都隐喻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末句是告诫“鹰隼”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

  5.阅读孟浩然《早寒有怀》,完成试题。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②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人世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②平海:指滔滔江水与海相平。

  (1)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都有。

  6.阅读王昌龄《闺怨》,完成试题。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翠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7.阅读王昌龄《塞下曲(其二)》,完成试题。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①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②。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平沙:沙漠之地。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