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减肥 > 太极拳教程 眼法动作在练太极时起啥作用(3)

太极拳教程 眼法动作在练太极时起啥作用(3)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2-29 14:2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2、注意身法,初学的学员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操之过急

  这就和写字一样,从思想上认识到竖、横、点、钩等笔划,能组成方块就行。练拳也是这样,初学者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即可;从步法上,能理解虚步、出步、收步,知道方位。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象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在此阶段不宜纠,但必须加于说明。拳式套路的运行方位、角度及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包括手和脚的位置、方向、角度都必须绝对准确,动作姿势上向柔、顺的方面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即可熟练套路,这时就可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脚到头,一招一式地纠正,同时要细心揣摩,克服急躁情绪,有表及里,认真地去理解和精心默识,不可急于求成。

  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太极拳动作的准确性,和人体的经络、骨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拳架只有吻合经络和骨骼的最佳受力点以后,才能算吻合“打拳架也就是站活桩”的说法,才能产生整体的合劲,才能把对方来的力通过准确受力点的动作把力往脚下传,当力能下传到脚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对方的力可怕了。在求得姿势正确的情况下,通过认真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的练习了。

  二、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方能做到。所以第二阶段的练习,应着重放在放松上,为了使骨关节放开,伸筋拔骨,就要有意识地去做一些动作,比如要领里面的上下对开、手掌外撑等都非常重要。这个阶段也可以练习一些发力的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等动作。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即笨力气)。《拳论》讲:“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步的姿势要求,使其达到周身放松。现将第二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纠正方法以及具体要求简述如下。要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以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现象为主。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一是对“放松”这个词含义理解不够,无法朝着“放松”这个目标去努力、去争取;

  二是腿部的支撑力不足,使身体难以放松。

  《太极拳论》中说,身体必以端正为本,放松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以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导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指身体在有意歪斜的情况下,保持着力学负重点的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行下进动作(其实就是上下对开),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这样才有利于气的下沉。

  初学时由于这些问题没有能够理解或加以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发生上述问题。纠正的办法除了教练不断的给于调整、检验,自己也要用心去悟,认真地去理解立身中正、周身放松的内在含意。同时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坚持练习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腿步力量逐渐增长,身体也会慢慢地放松,从而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下沉,这样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诸如横气填胸等问题也就会自然消除。

  练拳时需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在胯关节放松的情况下,曲膝、园裆(内撑外包)、肩关节自然下沉。练拳时不但要留意姿势上的调整,还须注意手一定要领起,不可软散无力。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身法上得到调整,姿势基本正确,并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逐渐引动内气,也就是要开始以外形催内气的过程了。这个时期虽然感到有内气活动,但时有时无,如“无源之水,断薪(注:薪即柴也)之烟,渺渺乎而不连”。外形上不能圆满顺随,表现为断劲顶劲,外刚内空,在技击上,则表现为全身有劲,但力不从心,头重脚轻,使用不上,故称“一阴九阳根头棍。

  结语:上文中介绍了关于眼法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一些作用以及其重要性,想要学习一套好的太极拳,那么就要把眼法的动作练习到位。同时,小编还介绍了关于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