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转陶炳祥写给弟子胡善朗秘诀大公开

转陶炳祥写给弟子胡善朗秘诀大公开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1-22 22:0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陶炳祥写给弟子胡善朗秘诀大公开

来源:太极老丁的博客

所谓松与「起落运动」关键甚大,所谓起即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松,仅用一羽之力把手投足抬起来,如此手与足落下时,不是很沉重吗?所以拳经中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如果全身上升起之时也如此,则落下之时不是泰山这样沈动吗?古人所以要你如此做,无非是要你费最小的体力能聚最大的势,并且不用力的运动,能使血管放松、血(液)气流畅无阻,以消耗最小的体力,得最大的运动效果,所以它能治疗许多慢性中西医无法治疗的病痛。如常运动、饮食生活正常是决不会得癌症的。其实别的拳术也不差,但太极拳的松沈尤见特色。

此起落运动,要平时随时注意,即生活中的动作都可体验,如此才能日进千里呢!愿你试试。

再者肉体运动操作,如无心无意,无意时那身体上的每一关节动作不会受你的意识控制,如再练,一点也没有体会到轻如鸿毛的运动观念,则一套拳打下来等于普通的体操而已。

所谓心到,就是你整体身体那一部份要动,你就意念到该一部,随之意也到了,该一部份的神经、肌肉、筋腱亦你的心意也动起来,渐渐动的部份也整了,有时自己会觉得,此时谓之气(血)到,此时势不一定能到,但是不要忘记练拳一定要有势,所谓形到,一定要按拳经:「一动无有不动」,此由周身节节贯串而来,去练才能达到此境界。千万不要以为气到,光练气(静坐或是其它气功)就可以了,必须同时注意,尤须贯串,每一动作都要如此。只用一羽之力去推动姿势,然后会知道不动则已,一动如山之重,这就是重如泰山的势产生了。要多在由脚而腿而腰、由下而上的节节贯串下功夫,否则就是静坐打通三关也是无济于推手、不用力化人发人,如此做去方能突破,此就是行功。

至于接劲要待上述之节节贯串能做得将势透到手上后再言不迟,不过,若能找个地方、有适当的对象来喂推,才可以进步的,同时有人指导改正,那更好有进步。

你说知道松,但松不下去,此法可在「起落」两字上下功夫如果两肩臂用力抬则落下时,你有什么感觉?如果用一羽之力,意即越不用力越好,将来提再落下时有什感觉?有什么不同?如果觉沈动那就对了,否则你所用的力仍然太大,再要减少才好。

你为人敦厚又有爱心,为诸同学所不及,而有恒心,与献堂一样,将来成就非凡,愿多努力,有问题可来信提出共同研究,也不要怕问,只怕不问,但是知后必须去练则更有进步。

千万不要断,有了方法与原则要去练,把这些方法与原则练到自己的身上即才是真功夫,我从前练的时候没有像你们那样好对手,也可以练到这个样(虽然不高),你们同学大都肯吃亏而且合作,那么将来成就一定要超过我多。

 

太极门,拳架、推手、运用三者不可缺一,尤其前二者更有密切关系,拳打不好、推手平平,更不能谈运用;推手好、运用还要另外练,要推手好,推的时候不能忘了法。先要让松净、一丝不挂,引进落空合而即出的放人。大家目前的问题是让不松净、放的势也不够,在一动无有不动上下功夫,让人要在松与愿意吃亏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