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我练杨氏太极拳的方法和体悟

我练杨氏太极拳的方法和体悟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8 00:45 编辑: 网络 查看:

  我2007年三月开始,练杨氏太极拳37式拳架(郑子太极拳),杨氏太极拳85式拳架,拳架人门老师是郑曼青一脉黄性贤的学生伍老师。练功目地是养生为主,希望练出内劲。对我练拳方法影响大的理论总指导是“王宗岳十三势行功心解”,“王宗岳十三势歌","张三丰祖师之太极拳经"。我对魏树人,李雅轩,郑曼青,冯志强,王乡斋,王培生,李和生等论述很感兴趣。
  
  但有些无所适从,太多不同的用意心法,无法同时应用。特别是不知对没出内力前到人,为了出内力,先应该如何练。到目前为止,参照上面王宗岳和张三丰的文章,和李雅轩老师在其“李雅轩太极拳精论”所述的大松大柔的练功方向。
  
  练拳方式:我前2-3年练拳架没练桩功。一趟85式需15分钟,每天1到2小时。意念上主要是,放松,提精神。2-3年后,加练无极桩,每天30分钟。练拳1年半后,身体有过如下反应:曾经有小臂酸痛感,好像和放松练拳有关。室温17度左右,还有过身体发热的感觉。现在已无上述感觉。我练拳有时特别是慢而松静时,还感觉丹田附近肌肉受力,得到锻练。有时特别是慢而松静时,身体有一些自发动作,使我拳打得歪歪扭扭的。手涨及阻力感不明显。
  
  近来(2011年五月起),改变了些练拳方式如下:
  
  •我一般先站桩功几分钟,进入我站无极桩的状态时,再打太极拳。盘拳更慢,一趟85式45分钟以上,有时甚至1.5小时,试图慢到盘拳时能有练无极桩的松静感觉。我是自然呼吸。盘拳时呼吸次数目前是10-12次左右。
  
  •动作转折处,停一下,以便有时间在意念上1.检查一下放松,腰,腹,肩,肘(参照:“务令沉著”,“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下坠。特别要做到松透了,随息放松,松得不能再更松时,特别是松腰,重心尽可能下陷,才能继续。2.然后静数秒试图体会“静中触动”的说法(我目前还没有体会到静中触动)。
  
  •动作转折过程中,1.细心内视保持松静(参照:“动犹静”,“以心行气,务令沉著”)。2.意念上以腰带动(参照:“腰如车轴”,“刻刻留心在腰间”)。3.缓慢动作试图在运动中保持对全身特别是腰的内视(参照:“变转虚实须留意”,“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4.试图参照和体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说法,但还体会不到。
  
  •还注意:蹋腰,提会阴(冯志强),尾闾中正。尽量使身体的重心下陷,以求外在的“一动全身动,一停全身停”。有时按照李正的方法手指脚趾紧不懈不断劲,但仍不确信是否应该如此。
  
  身体现有如下反应:刚开始时,有过几次肚子痛,拉肚子,不用药,半天就好。有时会感觉脸上痒。我练拳有时特别是慢而松静时,感觉丹田附近肌肉受力得到锻练的现象更强,持续到练拳后很长时间。有时特别是慢而松静时,身体有一些自发动作,使我拳打得歪歪扭扭的现象更多。又开始有些小臂酸痛感,好像和放松练拳有关。放松练拳时有时双臂有一点麻麻的感觉,过后就没了。
  
  2011年9月5号:这几天,我按照我博文中练法操作细节盘拳,感觉丹田附近包括肾部肌肉受力得到很强锻练,肌肉酸痛,不得停了一天盘拳。很奇怪,用意不用力会练得酸痛。这是否是董英傑说的“初步練拳時。覺身軀痠痛。此乃換力少不必驚恐“。有老师说我博文中练法是注重“气沉丹田”。看来,按“用意不用力”练出丹田部位的肌肉的强壮和神经的协调可能就是拳论上所提到的“气沉丹田”。另外,拳论上所提到的“气沉丹田”的气不是呼吸之气。
  
  2011年12月20号:前些时候(9-10月),向有经验的太极老师们当面请教,看来我的练法方向是对的,但放松和用意不用力的具体方法大有改进余地。于是,近来更慢,更松,更“感觉”不用力,也更能感觉到双臂双腿的酸痛.我最近是站桩加拳架。由于我打拳发汗双臂双腿的酸痛,我感觉是有锻练效果。我打拳不能满身大汗,但16度时打拳只需单衣,微汗。不打拳得穿毛衣。
  
  2012年1月3号:最近看了李正先生和杨振铎先生的几段视频,使我对如何松而不懈有了近一步的体会。我更注意李正先生的手指和脚趾处理方法。手指领劲保持不懈,全身除脚趾,一定要大松大柔。注重杨振铎先生虚实和手掌的处理方法。身体的反应上的变化是感到了手腕酸痛.汪永泉老师的书中谈到过换劲产生的“手腕酸痛”。